中國政治與稅收制度禁錮慈善事業

中國高速成長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中國的慈善事業發展滯後。有分析人士認為,並不是中國人民缺乏樂善好施的精神,而是中國目前的政治制度與稅收體系極大禁錮了慈善事業的發展。
慈善事業一向被視為是社會進步程度的標尺之一。在胡錦濤建立和諧社會的口號下,發展慈善事業更是一個中國社會財富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扶助弱勢群體的有力途徑。

中國SOS兒童村協會會長白益華說,中國政府對他們這個非盈利慈善組織給予扶助,提供建立兒童村的土地以及工作人員的工資,從1984年建立第一個兒童村發展到現在的9個。不過,他們的主要資金仍然依靠設在奧地利的總部,也有一些中國民眾捐助的善款。

白益華說:「比如說今年,我們就接到一個人的捐款,他看到兒童村的網站以後就給我們捐了3萬塊錢。另外還有不知名的。我們在北京的一些商店裡設有捐助箱,也給我們捐助一些。另外像中國國內的一些企業也給兒童村捐助孩子吃的東西,穿的東西和用的東西。」

*民眾缺乏慈善熱情*

不過,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民眾目前缺乏慈善熱情,中國每年募集的慈善資金不到100億元人民幣,還不足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0.1%,遠遠低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慈善捐款比例。

北京獨立政治評論人士余傑說,這並不說明中國民眾缺乏慈善為懷的文化。他說,1949年以前,中國農村的鄉紳在災荒年間舍粥賑災是一種傳統,但是這個好傳統在1949年後被摧毀掉了,主要原因是中國政府對主要從事慈善事業的宗教與非官方組織嚴加防範。

他說:「當代中國缺乏宗教信仰,而且現在對中國宗教團體採取高壓態勢,而我知道包括美國在內的大部分西方國家做慈善事業,宗教團體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中國的非政府和非盈利組織有相當大的一部分跟慈善事業有關,但是中共當局對這些組織也是採取防範、監視,非常害怕它們的發展。」

*缺乏合理稅收體系*

多年來致力於非政府組織活動的胡佳說,他參與的慈善組織「愛源」就是一個幫助貧困鄉村孤兒的非盈利組織。他認為,中國社會目前慈善捐助精神淡漠的原因之一是缺乏相關系統。

他說:「中國在慈善捐助方面沒有一個很好的政策體系,比如說個人慈善捐款和企業慈善捐款的打稅問題,就會影響一些企業和個人在捐款方面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嚴格控制著慈善捐助的流向。」

*政府嚴控慈善捐助流向*

胡佳說,中國官方設立了中國紅十字會、中華慈善總會、中國兒童基金會、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等國有基金會,並規定海外的大額捐款必須通過這些機構來運作。但是這些官方壟斷的慈善機構往往官僚作風嚴重,善款沒有用到實處。他還說,另外一個大問題就是誠信,希望工程的一些高層官員利用善款炒股,這一醜聞給中國的慈善事業造成極大的信任危機。

中國富裕階層迅速成長沒有能夠推動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據中華慈善總會統計,捐贈物資80%來自海外,只有20%來自國內。中國富人擁有社會財富80%以上,但是他們對慈善事業捐贈所佔的比例卻少於15%。

*富人無法捐獻不義之財*

不過,批評人士表示,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場之一,標價1188萬元的賓利轎車和法國高擋葡萄酒在中國的銷量最大。富人在住房、穿戴、捧明星,甚至包二奶、豪賭時一擲千金,但是卻不願意救助窮人。

中國獨立評論人士余傑說,除了中國缺乏相應機制,急待建立慈善捐款免稅減稅的稅收制度之外,中國富人不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暴露出來的另外一個問題是,他們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人不是像西方的企業家那樣依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經營獲取的財富,因此他們無法光明正大地把手中的不義之財作為善款捐獻出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陳蘇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