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日突然沉寂:是病重還是幌子?

英國《每日電訊報》最近聲稱,北韓領袖金正日近一個月淡出了公眾視線,原因是他的健康狀況嚴重惡化,報導旋即引發各界對後金正日時代北韓局勢的種種猜測。不過,一位剛從平壤回來的專家表示,他不相信這報導。據指出,金正日淡出公眾視線其實是一記「招數」,目的是引起國際關注。被澳門銀行凍結的北韓資金遲遲未能轉移,而主張對北韓實行強硬政策的南韓在野黨,很可能會贏得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這些都可能與金正日從公眾視線「消失」有關。

如果報導屬實,這肯定是個特大新聞,因為金正日病重極有可能導致金氏政權倒臺,大批難民湧入周邊國家,各派為掌權而爆發流血鬥爭。假設強硬派軍方勢力掌握政權的話,最終還可能引發核戰。此消息一經報導,立即成為當天該報網站點擊率最高的新聞,其它媒體也爭相轉載。這說明世界各國對平壤的局勢相當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每日電訊報》說,據悉德國一支心臟外科手術專家小組已經抵達平壤。這似乎也說明金正日確實病得不輕,因為他患有心臟病的事情早已是人盡皆知。報導還引述了據稱是平壤外交渠道的消息來源,繪聲繪色地說,金正日步行不能超過30米遠,而且必須要助手拿著椅子陪同,以便他隨時坐下休息。

不過,剛剛從平壤回國的前南韓國會議員、前金大中總統的助理張成閔(音,Jang Sung-min)則表示,「我根本不相信這篇報導。」

張成閔是在5月12至15日出訪平壤的,期間與北韓的高級官員舉行了會晤。他說出於禮貌,他主動詢問了金正日的健康狀況,當時北韓官員很爽快回應,金的身體很好。

他們坦承地說,金正日仍然有心臟問題,而且糖尿病尚未完全康復,不過他已經戒了煙,還接受了飲食調整和物理治療。他拒絕透露與其會晤的北韓官員姓名。

張成閔曾擔任過南韓國會「統一外交通商委員會」的委員。他是南韓有名的朝鮮問題專家,同時與北韓當局和美國政府保持著密切聯繫。他曾經向外界公開了北韓首席核談判代表金桂冠與某美國國務院高官相互往來的電子郵件。

他說:「《每日電訊報》說金正日只能走30米,據我所知情況並非如此。」他補充道,如果報導屬實的話,那麼周邊國家的軍方以及美國就必須高度戒備,應對可能發生的一切情況,包括戰爭。

張成閔說,金正日確實已經久未露面了,因而引起了西方媒體的多方猜測。可是他認為,如果這真的和健康惡化有關,如果真的像報導的那般嚴重,那麼北韓邀請德國醫生專家組給金正日動手術的消息,肯定會被封鎖,因為這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最高機密。

北韓高層領導人病重的時候,通常都會邀請俄羅斯的專家前來診治,因為這樣做的保密性比較好。「邀請德國專家有泄露機密的風險,」張說,所以這則看似被泄露的消息,反而證明金正日並無大礙。

張成閔又道,美國很清楚金正日的情況,所以對這則報導一直保持「沉默」。北韓長期處於美國的密切監視之下。美國的間諜衛星可以拍攝到地面上只有30厘米大小的物體。也就是說,就連金正日何時離開住所,美國也知道得一清二楚。「他們不可能瞞得了美國,」張說。

1994 年,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曾討論轟炸北韓寧邊核設施的可能性,而駐南韓美軍的家屬已準備撤回國內。張成閔指出:「如果這個報導屬實,那麼這次事件,甚至比 1994年的時候更為嚴重。周邊國家和駐南韓美軍肯定會採取緊急措施。但是現在並沒有看到類似的跡象,所以我想這裡面有媒體炒作的成分。指金正日生命危殆的報導是不恰當的。」

他又說,他在平壤訪問期間,幾乎每天都能在電視看到金正日四處巡視工作。「如果金正日還是四處奔波視察工作的話,那就說明他對自己的健康有信心。近一個月來,金正日只是淡出了國際社會的視線,並沒有從北韓消失。據我所知,北韓國內仍有關於金活動的報導。」

張成閔推測,金正日淡出公眾視線其實是一記「招數」,目的是引起國際關注。被澳門銀行凍結的北韓資金遲遲未能轉移,而主張對北韓實行強硬政策的南韓在野黨,很可能會贏得今年11月的總統大選,這些都可能與金正日從公眾視線「消失」有關。「我猜,北韓想透過不讓金正日露面而增加自己的籌碼。」

他說,北韓最近舉行的導彈試射,也是為了抗議美國拖延轉移被澳門匯業銀行(Banco Delta Asia)凍結的2500萬美元北韓資金。平壤當局認為,華盛頓故意將這筆資金轉手至多個國家和多家銀行,以便拖延時間。

事實上,凍結資金的轉移問題,對平壤而言是一個「試金石」。北韓和美國之間缺乏互信。美國想要在向平壤提供援助之前弄清楚,北韓這一次是否決心放棄核計畫,還是為了從談判過程中獲得經濟利益而假裝放棄核計畫。

對於上一輪朝核六方會談2月13日在北京所達成的協議,張認為該協議得到落實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北韓資金完成了轉移,以後的談判進展也不會一帆風順,因為朝美彼此缺乏最基本的信任。」
本文留言

作者撰文/Sunny Lee 編譯/楊洋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