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少江:中國是一個國際貿易強國嗎?

在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的進、出口貿易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為百分之十五點二和百分之十六點一。比國民生產總值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分別高出五點七和六點三個百分點。不錯,對外貿易的增長快於國民經濟的增長,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普遍現象。但是中國的國際貿易增長不僅快於自身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而且也大大高於世界貿易的總體增長速度。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結果是中國的外貿依存度不斷上升。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通常用出口與國民生產總值之比來測量。人們通常用這個比率來觀測一個國家在經濟上的對外幵放程度。在一九七八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依存度為百分之四點五;到了二零零六年,這個比率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五以上。也就是說,世界市場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了。

對外貿易快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結果是中國的貿易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一九七八年,中國的商品和服務貿易出口總額約佔世界總額的百分之零點七左右;但是到了去年,這個比重已經達到了百分之七點五以上。中國現在已經成了繼德國和美國之後的第三大世界出口大國,如果不計算歐盟內部的相互進出口,中國實際上已經是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出口國。

根據上述兩個指標,從表面上看中國似乎已經成為一個世界貿易強國。可是如果我們的觀察更為深入一些,便不難發現作為一個貿易大國的中國離真正貿易強國的地位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首先,中國的出口質量還不高。一是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二是出口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以來來料或進料加工為主,自身的附加值還很低。換一句話說,中國的許多出口產品是在中國製造的,但並不是真正由中國自主製造的。在中國的出口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出口是由外國在華的投資企業生產的。核心技術在投資者手裡,市場也在投資者手裡。雖然這樣低附加值的出口對於像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是難以避免的,但是這種貿易模式也具有很大的風險。因為中國人所能貢獻的只是低廉的勞動力,一旦勞動力成本提高,這些外國投資轉移到別的國家相對比較容易。因此中國失去已有的加工產品的世界市場份額也會非常迅速。

同時,中國的出口市場在地理分布上過於集中。在整個中國的對外出口中,對美國的出口份額高達百分之三十四左右。從中方的統計資料看,對美出口為其出口總值的百分之二十一。但是這一統計沒有將中國通過香港轉口美國的商品計算在內。對日本的出口也佔到中國出口總值的百分之十一。由此可見,僅是美國和日本兩國的市場就佔到中國出口商品總值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中國對這兩個國家的出口的商品總體上看都是不難被其他國家替代的商品。這種現象表明,中國在與美、日的貿易談判中,很容易處在相對脆弱的地位。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每當美、中貿易發生糾紛時,中國雖然表面上態度強硬,但是常常以讓步作為最後的結果。

成為貿易大國常常是成為貿易強國的必要條件。這個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定的市場份額,是不可能在世界貿易中佔有一席之地的。但是,貿易大國並不一定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貿易強國。貿易強國不僅需要一定的市場份額,也需要有經濟實力和技術實力作為後盾,他們的出口產品在技術上在一定時期內具有不可替代性。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其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不至於瞬息減少。中國離這樣的貿易強國地位還有一段很長的距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胡少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