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救災辦官員的奢侈消費

「跑項目,跑資金」,目標自然是項目和資金,而功夫全在一個「跑」字上面。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前只是耳聞,今天總算有幸體會了一回。

    經縣上部門某一「能人」牽線搭橋,市救災辦X主任來到B鎮一個偏僻的山村,這是30多年前他下鄉當知青「戰鬥過」的地方。上午去村上實地考察,遇到當年故舊知交,淳樸的村民又是請喝水又是請吃飯,不時拉起家常回想起當年的情景。衣錦榮歸的感覺真好,讓X主任在精神上飽餐一頓,非常滿足。為了"不增加百姓的負擔",而且吃東家不吃西家,一不小心還會得罪熱情好客的村民,以為你當官了瞧不起老百姓,於是一一謝絕了村民的盛情挽留,回到鎮上吃飯。村民的盛情似乎也感動了主任,是得對老百姓做點什麼作為回報。

    下午,一行人並未打道回府去市上,而是在「能人」的帶領下來繞到縣城。先找個僻靜的洗腳城「放鬆放鬆」,挨到晚飯時候,「能人」討了客人的意思,要鎮上作好安排:吃長江河魚,喝百年老窖,抽軟中華煙。「頭兒」讓我打點打點,具體籌辦。我擔心自己是不是聽錯了,救災辦咋也這麼大排場?這一頓招待辦下來,不花個三千二千?那可以救多少災民啊!我心裏一犯疑,還真想打退堂鼓。但如果真要是臨陣脫逃,「頭兒」那裡臉上始終挂不住的。嗨,反正「天塌下來有高個子頂著」!何況世風如此,你一個人清高又有什麼用?人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那就入鄉隨俗吧!

    晚餐自然是酒足飯飽,心滿意足。X主任也挺慷慨,當場表示解決10萬元,一回去就劃下來。

    也許是酒精的作用,「能人」開始「推銷」他的為官之道:「要把工作關係發展為朋友關係,把上下級關係發展成兄弟關係,那就話無可不說,事無可不辦啦。」

    回頭想想,也不無道理,他確實說的是肺腑之言。你看他平日在領導、上司面前,著實是呼朋喚友、稱兄道弟,有時還帶點兒罵娘的口頭禪,跟領導顯得極為親近。但又不忘時刻表示「忠心」。比如別人在眾口稱道一位較長時間沒得到「轉正」的副職領導的德行和口碑時,領導自然會謙虛兩句,他就來個順水推舟,「就是嘛,哪個人身上全是優點嘛。我看,你哥兒身上就有個不小的缺點,那就是----上邊兒沒人,沒得後臺!」你想想看,接受「批評」的那位領導,心裏該是何等舒坦的滋味兒!

    從「能人」的日常「德性」,到他今天的「理論」和「實踐」,整一個「幹吏」,總算讓我開了點兒「竅」----原來,仕途經濟、官場哲學,跟書本上的東西大相逕庭。你要照抄照搬書本上的「規矩」,要辦成事,恐怕多半是行不通。反觀這位「能人」,不管下邊的人(群眾)怎麼評價,但他出入乎規矩之外,如魚得水,游刃有餘。

    這僅僅是萬千「跑項目、跑資金」故事中滄海一粟,而且應該是最平淡、最順暢、最水到渠成的一個。不知不覺中又陷入一個新的「悖論」,突然聯想到這麼一句歌詞:是世界改變了我們,還是我們改變了世界?

本文留言

作者華亭香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