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春節」的叫法斬斷幾千年歷史傳承

 2007-05-26 00: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現在的中國人把傳統的曆法叫作農曆或陰曆,把「正月初一」稱為「節」,這裡所用「農曆」、「春節」等說法帶有明顯的黨文化含義。一個名詞的改變看似無關緊要,但幾千年歷史的傳承卻會因此斬斷。可以說,只要是生活在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就不可能不受到黨文化的毒害。黨文化對中國社會的破壞深刻而徹底。曆法節慶、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甚至家庭和生育,都被中共揉捏成它想要的樣子。

過年是華人社會最大的傳統節日。《說文解字》中「年」的意思是「五穀大熟」。古人豐收後要感謝神明保佑,因此舉行謝神祭祀並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的重要儀式。

傳統的新年是從臘月八日開始,直到正月十五結束。「臘八」是佛祖釋迦牟尼開悟成佛的日子,民間與寺院都在這一天喝臘八粥,祈禱來年五穀豐登、六畜興旺。

接 下來就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民間認為灶王爺監看著一年以來一家人的一舉一動,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要上天庭去匯報。至除 夕再貼上新的灶王像。這種活動是中國人「頭上三尺有神靈」的一種表達。由於相信灶王的監督作用,人們自然會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


臘 月三十也稱「除夕」,是新年慶賀的高潮,這是「祭神祭祖」的日子。其中置天地桌、貼門神、接福神、財神、貴神、喜神、太歲神、請灶王爺像、貼春聯、放鞭炮 等都與中國人敬神的傳統有關。天地桌是供奉神佛和接神的臨時性供桌。春聯的原形是桃符,因為傳說中鬼怕桃木,至五代時蜀主孟旭在桃符上題字「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成為正式的春聯的開始。

祭祖也是過年的重要部分,大多是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祭祀的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因此祭祖不僅是孝道的表達,也是對古人道德傳統的繼承。

1949 年9月27日,中共商量奪取政權後建政事宜,將「正月初一」改為「春節」,似乎只是個普通的慶祝「春天」的節日而已。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叫法,同樣是中共 為了批判、替代傳統文化、宣揚無神論的需要。這樣一改,傳統過年中感謝神明看護、尊敬神明與先祖的文化內涵就被去除了。

這時過年的吉祥話變 成了「祝你今年能夠上北京,見到毛主席」、「革命精神代代傳」等政治話語,春聯變成了「翻身不忘共產黨,幸福不忘毛主席」,「敬神祭祖」變成了「憶苦思 甜」,組織看政治電影,組織有「教育意義」的聯歡會,搞「團拜」,唱「人民公社新風多,婆婆嬸嬸都唱歌,春節不去搞迷信,大家上臺演節目」。張貼的年畫從 敬神祈福變成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好」、「春節期間學習老三篇」、「全家學公報」。中共的報紙是這樣描述百姓過年的:有人打算趁一家團圓機會辦家庭毛 澤東思想學習班,有的準備大年夜吃「憶苦飯」——「這頓‘年飯’,是階級教育飯,我們一定吃在肚子裡,記在心坎上,永遠不忘階級苦,永遠跟黨幹革命!」還 有人計畫開家庭批判會,或者準備看看親戚朋友,一起交流「思想收穫」,暢談「文化大革命的大好形勢」。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傳統節日變成了共產黨給老百姓洗 腦灌輸黨文化的政治課。

文革結束後,傳統的慶祝方式有所恢復,然而經過三十年的破壞,新生的一代已無重拾傳統的可能。近二十幾年的「春節聯 歡晚會」被中共鼓吹為中國百姓的「新民俗」,然而晚會完全是歌唱「主旋律」,與意識形態有關的主題貫穿始終,而且格調越來越趨於粗俗低下。千百年來蘊涵在 新年中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感懷被中共破壞殆盡。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