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壩致下游水土流失 時發崩岸險情
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三峽庫區自2003年以來,每年的淤積超過一億五千萬噸,導致長江下游水土流失和崩岸。下面是自由亞洲電臺記者高山的採訪報導。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在最新一期「地球物理研究通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三峽大壩在2003年建成之後,淤積在長江上游的泥沙每年達一億五千一百萬噸,長江入海口的泥沙量每年減少31%。總部設在四川成都的民間環保組織「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說,從目前的監測來看,目前長江的泥沙有六成的泥沙沉在庫區裡,四成的泥沙排到下游,
「因為長江以前是季節性河流,有洪水的時候會攜帶大量泥沙,比方三峽在5億噸左右,這些泥沙有一部分在河道裡堆積,有一部分在出海口周邊堆積,比方上海就是泥沙淤積起來的一個地方,三峽大壩以後它的泥沙就在三峽庫區沉澱,排出的水變清,變清以後對大堤有一定沖刷的作用。」
楊欣說,長江下泄江水泥沙含量下降導致江水挾沙能力增強,對長江下游河床的沖刷嚴重,長江下游一些河段崩岸現象時有發生,
「它改變了整個長江下游的生態環境,因為以前泥沙中含有大量的營養物質對魚類的生長長期以來千百萬年以來,魚類已經和江水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現在使水用人為的方式變清以後,魚類的生態環境和生態來源也將發生改變。同時泥沙大量淤積在庫區對庫區也是一個威脅。」
「綠色江河」負責人楊欣說,長江中荊江河段最近幾年屢屢發生崩岸,其原因是荊江河段土質疏鬆,清水沖刷加劇,導致河床水土流失嚴重,就會接連發生崩岸險情,
「庫區蓄水,現在有些河段崩塌的情況使沿岸的江堤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
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中國國際環保基金會「負責人何平說,這幾年長江下游崩岸現象趨於嚴重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除了三峽大壩工程造成下泄江水泥沙含量下降之外,長江某些河段的河道加寬工程,也使河岸抗沖能力減弱,崩岸加劇,
「泥沙減少也有好處,使下游的洪水壓力減小,但是水太清又會沖刷一些下游的堤壩,所以這是一個新問題,總是要解決的。另外說長江三角洲在減小,這個我想不會是一個太大的生態問題,因為事實是三峽是堆積形成要慢一點。」
何平指出,除了長江上游泥沙淤積問題之外,三峽水庫的水質下降也是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流速減慢丶污染不能控制的話,水質肯定會變壞,所以政府出了很多錢做污水處理丶垃圾處理,但好像還不夠,效益不是很高。確實這個方面是應該引起重視。」
華東師範大學的報告指出,長江泥沙流量的大幅度減少,導致長江三角洲的萎縮,這種趨勢如果繼續下去,加上在長江上計畫修建的更多大壩,將會影響到長江流域居民的生活和長江三角洲的生態系統。
- 關鍵字搜索:
-
三峽
來源: 自由亞洲電臺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p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