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要大學生仰望什麼樣的天空?

中國總理溫家寶前幾天又作了一場激情的即興演講,對象是上海同濟大學的師生,談的是大學教育與人才培養問題。或許,沒有講稿就可避免事先的審查,又或正如溫自己所說,「沒有講稿的講話,容易講心裏話」,因此每次他這種貌似即興的講話,都有很多令人激賞之處。今次也不例外。

上次他在文聯和作協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即興演講時,呼籲中國的文化藝術界勇於講真話,反映社會的真實情況,並指應在憲法範圍內,保障學術和創作自由。那次演講,得到頗高的評價。

今次溫家寶則指出,國家的發展要靠三個方面:人的智慧和心靈;能夠發揮人們創意和能力的政治及經濟制度;科技和創新能力。不過,這三者都需要人才,也就離不開現代大學的培養。大學應如何培養人才呢?溫家寶列舉五點:要有為社會服務的辦學理念;各大學應各具特色,不要千篇一律;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向世界開放,多與各國大學交流;勤儉辦學。

談及學生的獨立思考時,溫家寶特別表示:「有一句哲言,一個民族有一些關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我們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同學們經常地仰望天空,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學會知識和技能,做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

溫家寶的說法,源於去年八月七日《廿一世紀經濟報導》,華中科技大學哲學教授姚國華的文章「一個民族需要關注天空的人」,而溫在演講中提及的那位哲人,正是黑格爾。為甚麼黑格爾這樣說呢?話說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有一晚望見滿天星斗,預言明天要下雨,卻不小心掉落腳下的坑裡;有人救起他時,他告訴對方這個預言。泰勒斯的預言,卻成為笑話,哲學家也就成了「只關注天空、不理現實」的代名詞。二千年後,黑格爾以那番「仰望天空」的話,為哲學家正名,他甚至說: 「只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裡、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裡。」

為甚麼要「仰望天空」呢?因為只有仰望天空,人類才知道宇宙的浩瀚,才知道自己的渺小,才懂得心存敬畏大自然的心;只有能夠仰望天空的人,才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理想的勇氣,才有精神的自由,不為利慾所薰心。

可是,在中共五十多年統治下,中國人功利主義、實用主義的民族性,被徹底釋放,有沒有用處,已成為判斷任何人、事、物應否存在的最高指導原則。到了近二十年,中國人更加集體患上「金錢萬能症」,一切向錢看,禮樂崩壞至以金錢作為衡量一切的唯一標準。所以,我們不爭論姓資姓社,不爭論是否實行民主制度,甚至倒果為因,以今日的經濟成就來說明「六四」血腥鎮壓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江澤民不是說了嗎,「悶聲發大財嘛」?!這種純功利的代價,就是令中國變成一個道德淪喪、見利忘義的社會,每個人都成為見風轉舵的「俊傑」。

過去幾十年,沒有中國人仰望過天空嗎?有,當然有,不過只得一個人!就是毛澤東,只有他才有仰望天空的特權,其他人都要俯首聽命。馬寅初、顧准、林昭等少數敢於仰望天空、拷問靈魂、追求自由、說出真話的中國人,無一例外慘遭毒手。

今天,政治控制已有所放寬,大家都可以「仰望天空」了,只是絕大部分中國人為了生存、為了生活,已經無暇仰望,即使有人這樣做,那片天空也是灰濛濛的,設置了很多人為的障礙,阻撓人民獨立思考,

今天,溫家寶的講話,無異於在黑暗中為我們劃了一根火柴,讓我們明白,必須有部分人仰望天空,中華民族才有真正意義的崛起。當然,我們不需要大家都統一行動,發起甚麼全民「仰望天空」的政治運動,也不應該全民都只仰望天空、不關心腳下。

不過,一黨專政之下,容不得獨立特行、有自由意志的人,說一些與主旋律不和諧的「噪音」。因此,我們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讓我們有仰望天空的自由,可以安心地、自由地選擇「仰望天空」,還是「關心腳下」,並把所思所想,自由地表達出來!

溫家寶,你已經走出第一步,會否把手上的火柴點燃火炬,帶領更多人去「仰望天空」呢?(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潘小濤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