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出土8千年前圖畫文字



刻在龜甲上的甲骨文 (維基百科)

中國考古學者表示,中國西北大麥地岩畫中的圖畫文字,可能是比甲骨文更為年代久遠的原始文字,考古學者在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的大麥地岩畫發現超過2,000個圖畫文字。

BBC消息,專家表示,這一研究成果顯示人類有文字的歷史可能將提前到7,000年前至8,000年前。

北方民族大學(原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岩畫與西夏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祥石說,「大麥地早期岩畫有許多像形與抽象符號。」他說,「在大致同時期的陶文符號和後來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相近的形象。」

中國現存最早的文字為甲骨文,甲骨文成形於公元前17至11世紀,距今約3,600多年。

大麥地岩畫最早在1980年代被發現,經過專家詳細研究統計發現,一共有8,000多個個體圖形,包括了日月星辰丶天地神靈丶狩獵丶放牧丶舞蹈丶祭祀等活動場面。

大 麥地坐落於黃河北岸的衛寧北山,在方圓6平方公里的原始環境中遺存岩畫個體圖像達8532個,平均每平方公里有個體圖像1422個,超出了國際公認的世界 岩畫「主要地區」規定標準的140多倍,堪稱世界之最。衛寧北山是寧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的界山,也是衛寧平原的天然屏障。

大麥地岩畫與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岩畫相比,最大的特點是內涵極為豐富,從多方面反映了中華先民的生活狀況,有狩獵丶放牧丶戰爭丶祭典及動物丶植物丶工具丶車輛丶帳篷等生活岩畫,考古人員可從中瞭解當時先民的生活狀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