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注重「理念」而非死板 入籍考試更有意義

要成為一個美國人有什麼要求?

根據美國法律,標準包括基本的英語和美國公民知識。然而,「基礎知識」的意思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理解。入籍申請者必須回答美國公民事務及移民服務局設計的九十六道公民問題中的十條。但哪十道題,是最難的十道還是最容易的十道,是書面作答還是口頭作答,這些由執行測試的人或辦公室決定。結果,城市有不同的測驗和不同的通過率。

如今,公民事務及移民服務局總結長達十年之久的移民程序標準化項目,在十個城市試驗新的測驗。該局發言人瑞迪甘(Chris Rhatigan)表示試點測驗的問題由電腦隨即抽出,平衡難易程度,組合來自不同領域的問題,如歷史和地理。公民事務及移民服務局還給測驗英語部分的單詞表注入更多跟公民相關的詞彙,例如「第一夫人(first lady)」。

這些測驗較有爭議性的變化是重新調整公民問題的焦點,注重美國「理念」而非死板的事實。該局表示一百四十二道試點問題(當中大約會保留一百道),意味著讓入籍測驗「更有意義」。一些親移民組織擔心「更有意義」可能是「更難」的代碼。這些試點問題中有很多比較抽象,例如問及法治的意思或富蘭克林以什麼著稱。這些開放式的問題似乎削弱了標準化的目標,因為它們本身比較主觀。公民事務及移民服務局已經公布問題和答案的清單,但不包括所有可能的答案。

有一些試點問題似乎超出美國公民(無論是本土還是移民的)的範疇。我們以為人人都可以說出《聯邦論文集》的作者(麥迪遜、漢密爾頓、傑伊以Publius 為筆名撰寫)或者知道北美和歐洲國家在冷戰時期創立的同盟(北約),但如果你不知道就不能成為公民會怎樣?鑒於入籍申請者已經成為合法居民多年並已通過聯邦調查局背景調查,沒有必要讓他們跳過多數公民在不諮詢維基百科時都無法穿過的火圈。我們希望這項研究一旦完成,官員們將起草一份可以維持目前84%全國及格率的測驗,他們說過他們會這樣做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