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葆璋:社會主義在法國喪失群眾基礎

 

資深媒體人、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前中文部主任吳葆璋先生

5月6日晚,法國總統大選結果揭曉。有「小拿破崙」之稱的現任法國內政部部長、保守派候選人薩爾科齊以53%的票數當選。記者田宇就此採訪了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前中文部主任吳葆璋先生。

記者:吳先生,您好!法國總統大選,保守派候選人薩爾科齊以53%的票數當選。您認為這反映了什麼?

吳葆璋:這反映了整個法國社會在向右傾。

這次大選的結果與國際發展的大氣候有關。從國際角度上看,共產主義陣營隨著柏林牆的倒塌而崩潰了。而在法國,社會主義思想也越來越失去了對民眾的吸引力。共產黨和社會黨一方面失去了群眾基礎;另一方面在社會黨的內部出現了極大的分歧。

反觀過去的幾十年,法國最大的變化是:共產黨人與社會主義左派當年要與之決裂的資本主義沒有死亡。而社會主義思想卻在法國失去了它的社會基礎。社會黨的選民,那些被稱為「無產階級」,「勞苦大眾」的工人人數近年來大幅度下降,成了社會上的少數人群。共產黨的選民還剩下不到2%。社會黨與共產黨有一定區別。

在過去幾十年中,人們已經看到,法國社會主義左派雖然是唱著國際歌,喊著改變舊世界的口號,但是一上臺後,其做法比右派還右派。發展到密特朗的時代,左派一上臺就開始搞國有化,造成法國資本大量外流。結果,密特朗不得不馬上改換總理。而其物價政策和金融政策走的都是右派的路子。

記者:有媒體稱,社會黨此次失敗,其中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社會黨內意見分歧,從而造成競選戰略目標不準確,引起選民心理混亂,是這樣嗎?

吳葆璋:社會黨在這次的選舉中出現的一個最引人注意的現象就是黨內意見分歧。社會黨內兩批高官都曾表示,社會黨必須要徹底改變以前的路線,走與中派結合的道路。他們認為,社會黨的執政綱領中存留了很多陳舊的意識形態色彩非常嚴重的東西,老百姓不會接受這些思想。這批人的人數不少,其中包括前總理羅佳爾和前衛生部長庫甚內爾。這些參過政,直接處理過國家事物的人與社會黨黨棍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

記者:自從法國選戰拉開序幕以來,薩爾科齊的民調支持率一直領先。是哪個社會階層的票數在選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吳葆璋:有一個突出的現象是:這些年來,法國社會的中產階級佔了很大比例。中產階級不喜歡空話。他們相對富有,但同時也承擔了非常重的社會責任。中產階級是國家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中產階級對「國家化」,「共有制」持不信任的太多,他們期望能夠解決自己的實際問題。薩爾科齊的政策中「勞動致富」的觀點顯然是受到了中產階級的歡迎。

中產階級同樣也不希望出現社會變動,他們渴求一種有秩序的,穩定的社會生活。在移民問題上,中產階級始終處於一種心理矛盾之中。他們與排外的極右翼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確難以承受外來移民所帶來的壓力。因此,他們傾向於一種折中的解決辦法。薩爾科齊所提倡的「有選擇性移民」 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

記者:法國總統大選的結果在多大稱度上會對全國局勢產生決定性的影響?

吳葆璋:儘管這次法國選舉的結果是53%對46%,右派黨候選人薩爾科齊戰勝了左派黨候選人羅雅爾。法國仍是兩個陣營對立的社會。薩爾科齊還不能說是取得了完全的勝利,因為6月份法國將舉行立法選舉。

法國總統大選只解決了中央政權的歸屬問題。總統大選的結果對法國全國政局有多大的影響還要看下一步國民議會的選舉情況而定。社會黨在地方上勢力很強。例如:巴黎市和巴黎22個大區的議會多數都是社會黨手中。如果,右派黨拿不到國民議會和地方議會的多數,薩爾科齊就無法大權獨攬。如果社會黨能夠保持住在地方上的執政權,法國將出現左右共治的局面。社會黨在立法選舉中同樣失利的話,那才是右派黨真正的大勝。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