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專欄】共匪為什麼不敢打臺灣?

近日,我到一個農村朋友家裡做客,正巧碰到他的一個姐夫也在那裡,這位姐夫是一位公務員,具體職位是一個鄉鎮的武裝部的部長(副鎮級),主要負責徵兵工作,另外也承擔一些文教衛生方面的事務。你可別小看這位「姐夫」,他在部隊當過兵,最後以「連職」身份轉業,那可是貨真價實的上尉軍官呀。相互介紹後,大家就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下面就是我和「姐夫」的一段對話

我:姐夫,現在兵好征嗎?

姐夫:不好征!但每年還能湊合完成任務。

我:我記得以前農村青年不都願意當兵嗎?

姐夫:是啊,以前是這樣,但現在不一樣了。以前農村出路不多,你要是學習不好,只能務農。現在就算你是文盲,只要認識錢,還能做買賣。在部隊裡,你要是想考軍校,成績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要有人!「人頭」如果硬,成績不行照樣上軍校。況且,現在的農村學生裡面要是能上高中的,學習都不會太次,如今大學的門也都挺「寬」,這些人主要奔唸書的路。那些到初中甚至是小學就輟學的,學習肯定都不行。所以,新兵主要是從這些人裡面招募。

我:我聽說,鄉里對農村兵軍屬的「優撫」很豐厚啊,他們還沒積極性嗎?

姐夫:關於「優撫」的費用是不少,一般是一年六千,有的還能達到一萬。但你想想,現在是市場經濟,年輕人有點腦子都去做生意了,一年下來,最少也能掙不到兩萬。再說,由於孩子少,現在的父母也不願意讓孩子去軍隊受罪。所以說,適齡青年感覺上數量很龐大,但選擇面卻不是很寬。

我:照此說來,兵員素質是不是不會太高呀?

姐夫:我就給你舉個例子:前年,我陪部隊上的人去一個村裡招兵,分配的是三個名額,結果只送來四個。部隊的人一看,一個視力不行,一個腿有毛病,一個還有紋身,就一個還順點眼。於是,就讓那個青年做個分數加法,他說不會;又讓他背一首唐詩,他卻背了首「幼兒級」的《鵝》(白毛浮綠水,紅掌撥青波)。部隊的人搖搖頭,又說,我給你出道急轉彎的智力題吧:小明的媽媽有三個孩子,大的叫大毛;二的叫二毛,三的叫什麼?青年說:三毛!部隊的人又複述了一遍,並讓他仔細想想再回答,青年還說是三毛。部隊的人失望地把臉轉向鄉里陪同的人問道:除了這幾個,還有嗎?鄉里的人說:都在這了,挑吧。

我:後來呢?

姐夫:後來由於名額實在是湊不上,就把那個兩次回答「三毛」的青年招走了。

我:農村的情況是這樣,城市裡面會好一些吧?

姐夫:好一點,但也強不了太多。以前當兵退伍以後,回來能分配一個工作,最起碼是有著落。現在則不行了,安置太難了!但凡有點能力的城市青年也不願當兵了,再加上城裡人吃不了苦,每年參軍的人也不是很踴躍。

我:現在部隊裡,農村兵佔得了80%嗎?

姐夫:80%可能到不了,但至少也有70%。

我:以您的當兵經驗來看,假如部隊的兵員構成是這樣的,這支部隊會有戰鬥力嗎?

姐夫:毫無疑問,沒有!

看完這段對話,大家明白共匪為什麼不敢打臺灣了嗎?

本文留言

作者天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