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煜勛 悲哀的延恩侯

東直門北小街裡,有條羊管胡同。「羊管」原為「羊館」,是羊進京暫時等待買主的場所。目前已演變為東、西羊管胡同。這裡曾經住過一個誰也想不到的人物:大明王朝朱姓皇帝的後裔——延恩侯朱煜勛。

清王朝時對明王朝後裔採取的是胡蘿蔔加大棒的政策:嚴厲鎮壓與收買人心並舉。朱煜勛便是懷柔政策的受益者。

「延恩侯」,望文索義,雖然是皇恩綿延的意思,實則只是一個薄弱空頭銜,沒有實惠,最大的恩惠是允許他一年兩次可以公開到明十三陵給祖宗掃墓。但是回來後,必須要一五一十地向清室匯報,謝恩:他何時啟程,何時回來,又是如何祭祀的。其行動不能脫離朝廷的監控。

朱煜勛是生活在社會圈子之外的人,他的情況屬於內控,不僅外國人,連中國人都不知世界上還有一個朱姓的大明王朝皇室後代成員活著。不用說,清朝皇帝也從不用正眼瞧過他一下。1924 年9 月7 日,紫禁城內養心殿,這位大明王朝的皇帝后裔與清王朝的廢帝溥儀,兩人有生以來第一次會面了。

這件具有新聞意義的有趣的歷史性的交流,是溥儀的英文老師莊士敦一手促成的。那還是在8 月份,這位外國人從《宮門抄》 (一種用手抄成的宮廷內部參考消息,僅限於高層人物閱讀)讀到報導:「本日朱侯啟程前赴明陵致祭」, 「延恩侯祭畢明陵,歸來謝恩」。激起了這位外國人的強烈好奇心,他極力促使兩代王朝的「皇帝」(大明王朝如果沒有被李自成推翻,保不齊朱侯爺還真會是個皇帝,誰知道呢?)進行一次歷史性的「握手」。

莊士敦如願以償,兩個王朝的代表果真友好地會了面。儘管一個是「當朝天子」,一個是前朝階下囚。但氣氛還是很平和,充滿了融洽的君臣之禮。「握手」後的當天下午,朱侯奉旨特來感謝莊士敦,他遞上的名片寫著:「明裔延恩侯朱煜勛,炳南,東直門北小街羊管胡同。」

「明裔」朱煜勛身著清朝長袍馬褂,頭戴紅纓帽,相貌端走憨厚。圓臉膛,身材魁梧,與清帝遺傳的清瘦面龐和乾瘦身子鑲形成鮮明對照。這位明代後裔性格文靜,態度謙遜,但所受文藻程度不高。他應莊氏要求向莊士敦談了自己家庭的情況:有兩小兒子,一個9 歲,一個4 歲。

談話中,對這位大明皇帝子孫充滿好奇心的莊士敦提出回訪。朱立刻婉言謝絕了,說自己住得非常簡陋,沒有會客廳。證實家境,這位侯爺告之這位洋人:「我外面穿戴的這套冠用是為這次謁見特地借來的。」他掀起長袍讓莊士敦看他裡面的爛衣服。向莊士敦告辭後,朱又一次悄悄告訴莊的僕人:千萬要回訪,「我這套衣服今晚就得還給人家」。

莊士敦遵守諾言,果真沒有回訪,只是派了僕人送去幾件禮物。僕人回來報告說:侯爺的住房果然東倒西歪,說話就要爬架。為了照顧朱侯爺的面子,莊士敦沒有再次提出回訪。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