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百年前美國唐人街的「大姐大」(圖)

 2007-04-19 03:2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行俠仗義、敢愛敢恨的中國瑪麗


最新一期美國《世界週刊》刊文說,「中國瑪麗」在去年2006年12月6日整整去世一百年了,任何華人到亞利桑納州的墓碑鎮旅遊時,請別忘了彎進靴山公墓,向這位中國奇女子打聲招呼,憑弔一下。原文摘錄如下:

  我的同事泰絲(Tacy)和裘蒂(Jody)先後在去年不同的月份去了亞利桑納州墓碑鎮(Tombstone)旅遊,回來時順便帶了許多鎮上觀光景點的小冊子和一些鎮上資料給我,還把她們和家人在旅遊中所拍的相片與我分享,她們都曉得我對任何小城古鎮很有興趣!

  墓碑鎮位於亞利桑納州的西南邊陲小鎮,在1877年期間,當地的一位礦工艾德雪佛林(Ed.Schelin)偶然發現了銀礦,消息走漏之後,不少西部牛仔、礦工、印地安人(阿帕契部落)都聞風而至,一些歹徒混混、地痞流氓、煙花流鶯,也相繼湧入這座小鎮,大夥兒都來找工作混飯吃,再撈些銀子,就在那段時間同時也出現了一群華人,他們都是來自廣東(有臺山、新會、開平、恩平)四邑的早期移民,這一群華工也先後加入採銀礦的行列,這片黃土漫漫的沙漠小鎮,搖身一變,成了一座閃著一層銀光的小鄉鎮了。

  隨著銀礦的開採,帶動了城鎮的繁榮景象和財富,同時許多黑白兩道的江湖恩怨、偷盜、搶劫、謀財害命的案件也隨之增加。一百年前的一場槍戰,有位快槍俠維雅特艾帕爾(WyattEapr)以他精準和超快的拔搶術,快槍連斃三名仇家,一夜之間成了家喻戶曉的英雄人物,這些西部牛仔的形象和許多淘金採銀、奪財的恩怨故事,更是日後好萊塢拍成電影的最佳題材,而且一直很受電影觀眾的喜愛。

  來自東方的「龍女」

  不管是西部牛仔也好,快槍俠也好,還是開銀礦發財的大財主也好,其中引起我最大興趣的,是在那些華人群中的一位東方女子,這位鎮上頗負聲望、備受尊重的「中國瑪麗」女士,每個人提到ChinaMary也都嘖嘖稱奇!

  在美國早期拓荒時代,在一片荒漠沙地的礦區內出現了一位來自東方的「龍女」,那是多麼讓人非議而令人稱奇呢!18世紀末,正值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時已經是晚清,一個中國女子竟離鄉背井、飄洋過海,投入外邦異域,她是如何和這些金髮碧眼的洋人溝通呢?她離千山、背萬水寄居於沙漠州上度過了她大半輩子,她的一生奔奔波波,做人處事,無不令人稱鮮道奇!她的故事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女俠,獨特的個性,女中豪傑的作風精彩萬分。我決定設法找出有關中國瑪麗的史料,慢慢地細讀她的故事吧!

  我打一通電話到墓碑鎮的鎮公所去詢問有關「中國瑪麗」的生平記錄,接電話的女士說:鎮公所內並未存有「中國瑪麗」的私人檔案資料,她很熱心建議我去找目前仍住在鎮上的一位退休老人,他的大名是班堤崔維克(BenT.Traywick),他收集了一些中國瑪麗的生活剪影,同時崔維克也曾寫過一本書,書名叫《中國龍─墓碑鎮》(TheChineseDragon-Tombstone),書於1989年出版,這位女士同時給了我崔維克的電話號碼,讓我自己去和他聯絡,而且她還提到鎮上的居民都認識崔維克先生,找他不會太難。我向她道謝之後,果然馬上就和崔維克先生聯絡上。

  首先我自我介紹,說明來意,崔維克很爽快地說,他很高興有中國人向他問「中國瑪麗」的事跡,我們在電話上聊了一下,他提到退休之後寫過的那本書《中國龍─墓碑鎮》,書中有一章特別描述「中國瑪麗」的生活點滴,還有穿插一些中國瑪麗的照片,最後我們約定日期、地點見面,我很開心能見見這位長輩,談談自己中國人的早期移民辛酸史。

  2006年1月28日,一大早天氣有點冷,我偕同事芭布拉(Barbara)結伴同行,由她開車前往墓碑鎮拜望崔維克先生。根據AAA旅遊冊上提供的相關資訊,墓碑鎮是居於海拔4540尺高的地理位置,目前鎮上有1504人居住,一共有三條主要的大街,最熱門的地段是在愛倫街(AllenStreet)上,鎮公所建於1882年,我們車子開在FremontStreet,看到了這座兩層樓高的鎮公所依然古情舊貌的立在街上。墓碑鎮上最有名的語標來形容此鎮的就是:「TheTown TooTough To Die」一直流傳下來。

  進入墓碑鎮時從左邊的馬路轉上去,就可以看見左邊坡上立著一塊長型的白色石柱碑,碑上很清楚的刻著:1879,BoothHillGraveYard(靴山墳場),進口服務處提供很多旅遊資料、紀念品、風景卡、墓園圖,供遊客選購,參觀靴山公墓不收門票,但是希望遊客自由贊助,捐款的錢用來維護公墓,芭布拉和我各自掏出兩塊美金投入捐款箱內,經過右邊的側門步入墓園內參觀。

  公墓內一共有250個墳穴,11排,從左向右,由上到下,有些穴位是用水泥砌成的長方型,大部分都是用一堆小圓石礫子堆起來的墳丘,墳上立著木牌,牌上書著,某人某年某月某日生和死亡日期,有些是病死的、有些是老死的、也有些是被亂槍誤射而喪命的,有老、有少,還有些是沒名沒姓的葬身此地。俗語說:「棺材不祇是裝老人的」,此話一點都不假。我們一排一排的邊走邊看,有一種人生百態,生有處,死有地之感。

  走到上方第二排時,我見到了一塊長方型的水泥塚,頂端豎立著一條長長的木板上面很清楚地刻著:Mrs.Ah LumChinaMary,Born China,Died In Tombstone Dec 6,1906,Aged67yrs(阿龍太太,中國瑪麗,生於中國,卒於墓碑鎮,1906年12月6日,享年67歲)。

  「中國瑪麗」就葬在這兒!墓地周圍的地勢較高,背後有山,居高臨下,向外眺望,可見對面的山麓,丘陵起伏,視野遼闊,倒是一塊很好的長眠處,不知道「中國瑪麗」生前是否請了地理風水師前來勘察過?是否如她所願葬身此地呢?

  離開靴山公墓之後,按著地圖,繞過兩條街,很快就找到了公共停車場,11點左右遊客已漸漸湧入大街上,有人登上馬車隨著牛仔馬伕游車河,愛倫街上兩旁小店林立、書店、紀念品店、咖啡館、餐館小鎮古風古味仍在,古情古意猶存。

華人文化點滴留在鎮上


  按照預約時間11點半,很容易找到第五街上的一棟兩層樓的房子,和崔維克先生相見,這棟房子是他自己的,樓下作為書店兼賣古物,樓上自己住,但見這位滿頭銀髮精神奕奕的老伯起身相迎,彼此寒暄之後,我們就坐在他的書桌旁聽他個人的生平往事,細述他和中國存有一份濃濃的感情始末,並在退休之後搬到墓碑鎮,寫了這本「中國龍」。當年墓碑鎮上的華人風風雨雨,華人的文化點滴留在墓碑鎮上,即使在鎮上的近代史上,華人也在檔案中扮演了一段有血有淚的角色,崔維克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段華人的歷史。

  崔維克生於1927年的田納西州(Tennessee),1941年加入美國海軍,曾經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從歐洲回來之後,因為當時美國是中國的同盟國,他又奉派中國協助,隨著海軍駐防,他曾駐守過青島和北平(在他的印象裡當年是稱北平而不是北京),就在他那段年輕歲月裡,開始認識了中國文化、歷史,他常利用休假的時候四處去逛,紫禁城、頤和園、天壇、街頭民巷無不留下他的足跡,他對中國的雕樓亭臺建築很感興趣,各處收集資料,自行研究,並向當地居民請教,他所收集很多中國古幣、紙幣、骨董仍然保留著,大部分由他的女兒收管,他有一件海軍夾克,背後繡著「中華民國36年,美國盟軍來華參戰」的軍服,至今仍珍藏著。


  從軍中退伍之後,他回到田納西州,重返田納西理工學院,繼續他的大學課程,畢業之後,他任飛彈方面的工作10年,隨後他搬到亞利桑納州的南部小城St.Davis,在當地的一家銅礦公司專門負責銅礦爆炸的特別工程師。退休之後他選擇到墓碑鎮養老,也開始他的寫作生涯,除了年輕時候與中國有了密切情感,同時聽聞在修筑南太平洋鐵路時,許多華工的故事,他著手收集史料,探訪華人的足跡,也聽到鎮上老一輩的人傳述著許多「中國瑪麗」的精彩片段,就這樣他寫了這本「中國龍」。在墓碑鎮,一位洋人來撰寫中國早期的移民史,我由衷佩服崔維克的用心。


  根據崔維克書中所述,從1879─1931年間,鎮上約有五百多位華人定居墓碑鎮,南太平洋鐵路完工之後,銀礦開採完畢,很多華人沿著鐵路線分散遷離,當年的中國人都群居集聚在愛倫街和第三街上,有人開洗衣店、雜貨鋪、餐飲業和旅館方面的生意來維持家計,有錢的白人最喜歡找華人幫佣、管家,因為華人吃苦耐勞、不抱怨,雖然不懂英文,可是凡是主人每天交代的事都能一一圓滿交差,深受當地人的讚賞。


  少了她牽線 華人求職難


  「中國瑪麗」真實身份、出生正確年齡無人知,當年她以「阿龍的妻子」身份出現於墓碑鎮上,她身材豐滿、健美,身上經常穿著繡著考究的圖案、以絲綢錦緞為多的唐裝,華麗出眾,身上經常穿戴著很多與眾不同的珍奇珠寶。「中國瑪麗」辦事手法很利落,當年唐人街各行各業都由她經手,身份、契約、找工作、薪水、船費全都由她過目、介紹批准,沒有「中國瑪麗」聯絡搭線,華人很難找到工作,那段時間她和舊金山的六大公司(SixCompanies)有良好的密切關係,互動交往頻繁。

  那時候大部分的華人都居住在第三街到第五街一帶,不超出ToughnutSt.範圍外,華人住屋很緊密,屋裡都挖地下室可以對外相通,有些地下室用作賭場、鴉片館之用,其中也有活動中心、中華會館,以供大家聚會。阿龍和妻子兩人除了經營自己坎坎餐廳(Can-CanRestaurant),還經營禮品店、職業介紹所、批發買賣生意,「中國瑪麗」也兼營鴉片館、紅燈區的營業權,夫婦倆的財產、事業是相當可觀的,那時白人眼中的「中國瑪麗」就像一個女王一樣,唐人街上的芝麻大小事,她都管。白人把當年的唐人街蔑稱為鴉片街─Hoptown,「中國瑪麗」就是當時唐人街的掌權「大姐大」,可是一點都不含糊的。

  助貧救弱義行 贏得好口碑

  「中國瑪麗」辦事能力很強,為人很四海、豪放、敢做敢當,頗有女俠的骨氣,她又是一位慈心善腸的女子,那些勤勞、誠實的人一旦有難時,她都給予很大的幫助,許多有病痛、沒飯吃的人上門求助,「中國瑪麗」也不會拒他們在門外,一一打點解難,全心全力濟窮救貧。曾經有一位白人牛仔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失去一條腿,「中國瑪麗」不但請人送醫,負擔所有的醫院開銷費用,一直到白人牛仔完全康復為止,類似許多助貧救弱的義行善舉經人轉述而傳開來。她熱心公益,在鎮上扶老育幼的善行也贏得白人社會的敬重,更使「中國瑪麗」在墓碑鎮上有了很好的口碑,人緣、名聲頗佳,她的寬宏大量也是她的成功之道,「中國瑪麗」更是白人眼中的一位中國奇女子。

  書中還描述了許多小插曲,生活感情上的波折在這無法一一道出,但是「中國瑪麗」的一生是多彩多姿,敢愛敢恨的性情中人,她的後半生亦是含辛茹苦,有血有淚的生活篇,她的故事也是早期華人移民的辛酸頁。「中國瑪麗」去世,在當地是天大的新聞。2

  1906年12月18日,墓碑鎮上的當地報紙Epitaph刊登了一篇「中國瑪麗」去世的消息,葬禮是由C.B.Tarbell殯儀館接辦,葬禮也完全按照中國的習俗辦理,她的去世在白人社會各階層中受到很大的注意和尊重,葬禮的公開儀式更是轟動一時,白人居民表現出對「中國瑪麗」的讚賞不已,敬愛有加。

  有一位在墓碑鎮出生的小市民Mr.GladysKendall的母親參加了「中國瑪麗」的葬禮,Kendall太太把葬禮所看到、親臨儀式中的所見所聞都很詳細的記載下來,又轉述給她的兒子聽,這些真真實實的記錄再由Mr.GladysKendall提供給崔維克。崔維克根據Kendall太太所記載的全部經過,另外到處收集資料轉載成書,於1989年出版上市。

  她的葬禮 讓白人開了眼界

  根據Mr.Kendall母親口述,「中國瑪麗」入殮後的柚木棺材停放在愛倫街的自宅中,屋裡點著細細的線香,供桌上有燒全豬、全羊、雞、鴨,有蔬菜生果,另外還有四位男士披麻帶孝,整夜在靈前拜祭、燒香、誦經不停,凡是來參加葬禮的中國婦女,均衣著華麗,臉上塗著厚厚的白粉,表情悲哀,她們配戴玉翠,象牙等飾物。出殯的行列也是相當隆重,有專業的樂班子吹奏著輓歌,一路還不停的撒下大量的冥紙,這些冥紙是用來打發那些黃泉路上的「討債鬼」,免得這些妖魔鬼怪阻擋了死者的去路,好讓死者早早上路,順順利利的抵達極樂世界。

  出殯的行列到了靴山公墓之後,棺木徐徐落穴下葬,葬禮之後,墳上供的好肉好菜也讓當地的居民分享,同時也算給「中國瑪麗」往黃泉路上餞個行吧!一路好走!她的葬禮又讓白人們大開眼界,並且在坊間不斷的流傳著,稱誦著這位中國奇女子──「中國瑪麗」。「中國瑪麗」在去年2006年12月6日整整去世一百年了,任何華人到墓碑鎮上旅遊時,請別忘了彎進靴山公墓,到這位中國奇女子的墓前和她打招呼,憑弔一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