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沙皇派團來中國 八旗子弟學俄語 (組圖)

 2007-03-31 00: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作為毗鄰的兩個大國,中國與俄羅斯的文化交往很早就已經開始。中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派遣大量留學生去蘇聯學習,曾作為中俄友好的佳話傳誦一時。其實,早在清朝的康熙時代,俄羅斯就曾派遣留學生來中國學習。



留學生住東交民巷

  清朝政府補貼很多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後,俄羅斯的東方擴張遭受挫折。通過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俄羅斯感受到中國的強大,開始審視這個東方大國。由於當時西方興起「中國熱」,正在為「西化」而努力的俄羅斯也緊追時尚。

  《尼布楚條約》簽訂不久,沙俄就向清政府提出派人來華學習中國文化。俄羅斯人主要想學喇嘛教經典,因為在俄羅斯新拓展的東方領土上,很多民眾都信奉喇嘛教。另外,俄羅斯人來華,還想學習滿漢文字,以便更好地瞭解中國。

  對於俄羅斯的要求,清政府欣然同意,並將這些留學生安置在國子監中,派專人教他們。由於這種方式學期不長,缺乏制度保障,因此俄羅斯一直希望能夠定期派人來中國學習。

  1712年,當時康熙皇帝派圖理琛等人,前往俄羅斯轄境撫綏土爾扈特部。作為交換,彼得大帝提出派遣以修士大司祭列扎依斯基為首的教士團回訪北京。

  雍正六年(1728年),中俄雙方在恰克圖簽訂《恰克圖條約》,規定俄羅斯派4名傳教士到北京傳播東正教,並派6名學生來華學習滿、漢語言,每10年輪換一屆,俄羅斯向中國派遣留學生開始正規起來。

  雍正皇帝對這些遠道而來的留學生十分重視,不僅將他們安置在北京東江米巷(後改名東交民巷)的「俄羅斯館」內,還在教育上設立專門的滿族助教來教育他們。當時的滿洲助教是胡什圖漢,漢族助教是陳憲祖,二人專門負責俄羅斯官生的教學事務。不僅如此,清政府還每月給俄國留學生銀錢、米和日常生活器物,甚至在其學成歸國之際發放路費。

  自此之後,在150年裡,俄羅斯一共派了14批傳教士團、共155人次的僧俗人員,其中除了神職人員外,還有醫生、畫師、植物學家、天文學家和專職留學生,共60多人。

  編寫漢俄大辭典

  女皇帶頭種疫苗

  留學生初達中國,首先就是瞭解中國的文字和語言。對於中國文字的特點,俄國著名漢學家比丘林在其著作《清朝內部與道德狀況》中描述道:「在中國,他們不是用字說話,而是用聲音說話,發音與字是分開的,不具有任何意義。他們也有文字,但不是由字母,而是由特定的符號組成,每個符號不代表發音,而是代表事物的意義,他們的書寫順序是自右向左,不是橫著寫,而是自上而下豎著寫(編者註:中國當時的書寫習慣與現在不同)。這樣一來,他們寫書就從我們結束的那一頁開始寫起。」

  儘管對中國文字的特點有所瞭解,但要學好這門語言,對於俄國留學生來說無疑是個挑戰。初到中國後,他們就盡全力學習漢、滿、蒙文。當時最大的困難,是缺乏教科書和漢俄辭典,於是這些學生,開始協助傳教士編纂辭典。

  為了蒐集詞彙,尤其是生動的口語詞彙,留學生們穿上中國服裝到市場和店舖裡去,詢問和記錄一些物品的名稱,標出讀音。通過這些人的努力,《漢俄大辭典》最終問世。後來,這部辭典在很長時間內,成為俄羅斯乃至西方學習中國語言文字的必備參考書。

  此後,俄國留學生和傳教士開始翻譯中國的經典著作,像《論語》、《中庸》、《元史》等,都被他們譯成俄文。一些留學生回國時,還攜帶大量的中國傳統典籍,像19世紀初著名的留學生、漢學家比丘林回國時,攜帶的文獻重達1.4萬磅,其中僅漢、滿文的中國書籍就有12箱,全部文獻書籍竟然需要15頭駱駝馱運。

  留學生來華還有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學習中醫。俄國人對中醫非常重視,早在康熙、雍正時代,許多來華的俄國使臣和商人,都曾接受過中醫中藥的治療,療效很好,因此中醫在俄羅斯十分有名。

  當時俄國在使團中配備了專門醫生,主要任務就是瞭解中醫中藥的成就。1693年,到京的伊傑斯「使團」中的藥劑師克利斯多夫·卡爾斯坦斯,他的任務就是「在這個國度裡找尋可以入藥的根莖、草和種子」。

  另外,治療天花的「種痘術」也是通過留學生傳入俄羅斯的。當時的留學生中有人專門來學習「種痘術」,在學成之後,這些俄國學生很快在本國推廣「種痘術」。1764年,俄國女皇凱瑟琳二世帶頭接種「種痘」,使這一技術在俄羅斯迅速流傳,並傳入整個西方。




俄漢學家比丘林雕像

八旗子弟學俄文

  留學生成漢學家

  俄羅斯留學生在中國時間很長,在學習中國文化的同時,他們也協助傳教士將一些東正教和俄羅斯典籍翻譯成中文,並在中國教授俄文和拉丁文。

  與此同時,中國人也開始有意識地瞭解俄羅斯。1708年,在康熙的授意下,中國歷史上第一所俄文學校——俄羅斯文館成立,當時首批招收的學員多達68人,全從八旗子弟中挑選。

  為了使得師生安心教學,1711年,康熙規定,朝廷按月給師生每人兩千弔錢,並增加一份錢糧,同時給學生授予一個閑職,以避免這些學生擔心以後沒有出路。

  當年那些來華的留學生,大多學了漢、滿、蒙、藏等語言文字,研習中國的文化歷史,其中不少人曾充當中俄談判的譯員,而且出了不少著名的漢學家和學者。其中有俄國第一批漢、滿文教授丹尼爾·西維洛夫、斯卡奇科夫等人;早期的漢學家有羅索欣、瓦西裡耶夫和俄國漢學奠基人比丘林。

  在長達200年的文化交流過程中,俄羅斯的留學生們從最初學習中國的語言擴大到了醫學、音樂、美術、哲學、社會等領域,他們開啟了中俄文化交流的先河,為早期中俄經濟交流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