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專欄】悲情版「楊門女將」
據香港媒體近日報導:甘肅一名近30歲的女子苦戀劉德華13年。為了滿足女兒「追星」願望,父母傾家蕩產,在所不惜。近日,因女兒未能與偶像「單獨聊天並獲得簽名」,年近7旬的老父親在香港尖沙嘴跳海自殺。
據悉,該女子名叫楊麗娟,出生於甘肅蘭州,現年29歲。父親楊勤冀是當地一名退休語文教師。據楊麗娟說,她在初二那年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劉德華拉著她的手說話,夢醒後,她便徹底迷上了劉德華。此後至今,她沒談過戀愛,沒參加工作,自己「生活的全部就是劉德華」。楊麗娟的母親也沒有工作,一家三口全靠父親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金維持生計。為了能夠見上劉德華一面,並和他單獨聊天、得到他的簽名,女兒到北京、香港等地到處「追星」。為此,父親賣掉了家中住房,四處舉債,甚至還想過賣掉自己的腎,只是這種想法被醫院拒絕。母親也在陪女兒外出的途中跌傷雙腳,走路都需要依靠枴杖。
今年3月,父親拿自己的半年退休金做抵押借了1萬多元的高利貸,帶著妻女第三次來到香港,一家人先是住在一家旅館裡,兩天後就因為缺錢而四處露宿。3月25日,女兒終於有機會參加了劉德華的歌迷聚會,並獲得了與偶像合影的機會。活動結束後,父親希望偶像能與女兒私下單獨聊聊並簽名,但被歌迷會出面拒絕。26日,楊父留下一封長達12頁紙的遺書後,跳海自殺。在遺書中,這位愛女如命的父親說:劉德華,你以為你是誰?你很自私、很虛偽,你不敢承認現實,非常可悲。我的孩子為能見你一面,做出驚天動地的犧牲,已付出13年的青春代價,走過13年血淚之路,幾乎把命都搭上了。父母為孩子實現見你這麼個小小願望,已經傾其所有、債臺高筑。孩子因沒見上你,受到的社會壓力更大,自尊心嚴重受到傷害,抬不起頭,是致命打擊,難道你不心疼和內疚嗎?……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足夠讓人震驚。但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在父親死後,母親在一邊痛哭流涕的時候,女兒並沒有因父親的逝世而懺悔,反而希望可以藉機單獨見劉德華一面,「完成自己和父親的心願」。楊麗娟寧願見偶像,都不見她父親的屍體,對偶像如此狂熱的她,心裏是否還有父母應該有的位置?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胡申生說,這件事以一種極端的面貌再次揭示了現代社會年輕人缺乏孝道、缺乏感恩之心的事實。是啊,大陸年輕人不乏執著和熱情。他們會為「超級女聲」、「好男兒」的表演尖叫不已,對明星的狂熱追求讓人瞠目。但在現實生活中,他們表現出的冷漠和自私也讓人震驚。
記得曾有位記者採訪過上海彭浦新村的一戶家庭。家人雙雙下崗,父親每天清早騎車挨家挨戶送牛奶,忙完後趕到裝飾市場替客戶送材料,晚上又要在停車場守夜值班;妻子則在早上去證券公司做清潔工,下午到小百貨店當營業員,夫婦倆一個月的收入加起來不過2000多元錢,日子過得很清苦。但讀高二的兒子卻「高標準、嚴要求」。開學時,他看到同學都有車子接送,竟要求父親也租輛車送他去學校。在假期裡,又提出辦一個同學聚會,為此他一會兒宣稱絕食,一會兒裝病不去上課,逼著父母湊足2000元供他花銷,理由是「大家輪流做東,出手大方,我也不能壞了規矩,以後在學校還要做人的」。最近,《齊魯晚報》報導:一女孩與母親在公交車上發生爭執,竟然對母親大打出手,並對勸阻的乘客破口大罵。這是3月20日下午發生在濟南70路公交車上的一幕。此外,還有和父母有一時不快,子女就離家出走的。凡此情形,舉不勝舉。
去年,上海外貿學院曾對入學的大一新生作了一次「親情調查」,對「在家吃飯時,你是否會給父母盛飯」的問題,有44.93%的學生回答「否」;至於「當父母勞累了一天回家後,你是否會主動給他們揉揉肩或捶背」?60%以上的學生的回答也是「否」。有10%以上的學生連父母的生日是哪一天都不知道,超過60%的學生在自己生日時也不會想到向母親道聲謝謝,感謝她生育了自己。至於和父母的最後一次親密接觸如擁抱等,有近60%的學生不記得了,男生的這一比例更是超過了70%。
是啊,看看我們的周圍,許多男孩女孩其實內心不乏熱情,他們可以狂熱地追求偶像、金錢,但很多次,我們同時也看到了他們對自己父母極端「無情」的一面。愛明星甚於愛父母,親情與孝道的危機,再次殘酷地擺在世人眼前。那麼,究竟是什麼造成大陸年輕的一代如此「妖魔化」呢?我想,其根源就是學校教育的偏離和缺失。長期以來,大陸的教育一直存在「唯分是舉」,一考定終身。學校往往把教育的重心集中在如何提高學生的考分上,而忽略了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是沒「品」、就是無「學」,使「品學兼優」漸已成為一個「古老」的名詞。道德、倫理教育在中小學完全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這就使得許多學生考入大學後,成為頭腦發達、道德平庸的「單麵人」。當這一代人畢業後走入社會,漸漸成為社會的主體,不難想像,我們的世界該會是什麼樣?
追星可以追到傾家蕩產,甚至是家破人亡!那麼,究竟是什麼成就了楊麗娟的「執著」?楊麗娟的鄰居曾這樣介紹楊父對女兒的疼愛:「經常是他買來飯菜,不敢驚動女兒,悄悄地掛在門把手上。如果弄出響聲了,女兒就不吃了。」由此可見,父親對女兒的溺愛甚是了得。在楊麗娟痴迷的當初,其父母便四處舉債幫其圓夢。為了卻其見上偶像一面的心願,全家竟能賣掉住房到北京租住,專門等劉德華來開演唱會。然後,買最貴的門票,以便能最近距離地看到劉德華。後來,便是兩次遠赴香港,直至父親想賣腎籌款。顯然,這種家庭教育的錯位和放縱,無疑助長了女兒的追星信念,導致其舉止越來越古怪,也越來越瘋狂。在這次事件中,讓人驚異的不僅是女孩對明星的狂熱,還有其父母對她這種非理性行為的支持與配合。
總之,楊麗娟13年的「全職追星」經歷,終於使她等到了家庭破碎、親人永絕的結局。她會後悔嗎?據報導說,她曾在父親跳海處大聲呼喊:爸爸回來吧!可是,這一切來得太晚了,悲劇的發生都是相關人員一手造成的,楊麗娟多年的「不懈努力」難道就是為了換得父親那一具冰冷的屍體嗎?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時代偶像,但比起貼貼明星照、聽聽錄音帶,今天的「粉絲」與偶像之間的距離似乎越發地近了。由於現代通訊技術提供的便利、公共傳播的無處不在,「互動」與「炒作」理念的氾濫,造就了瘋狂的「滾動」效應。而裹挾在「滾動」雪球上面的,卻絲毫不乏「流行的糟粕」:明星吃喝什麼、穿戴什麼、甚至嗲聲嗲氣地說話和一些奇怪的癖好,都成了爭相模仿的內容……正是這一塊帶有必然性因素的社會土壤,才培育出這個極端的家庭悲劇!所以,這個「怪胎」的出現與我們的社會母體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泛娛樂化的時代。打造偶像、專業炒作,正成為一個興旺的行業;而一些明星也樂於用媒體來粉飾浮華,引領並忽悠著龐大的「粉絲團」,用以彰顯自己「有影響」的力量。無疑,作出一個「謝謝你的愛」的表態很容易,不容易的是擔起公共的責任,而不是助推泛娛樂泡沫的積聚。無論是沈迷在明星浪漫光環之下的孩子,還是讓自己好像有幾分姿色的孩子不停去選秀的家長,其實都在成為泛娛樂化社會裏一顆悲哀的棋子。
應該說,在楊麗娟的身上,無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儘管不長)、社會教育都是失敗的,但在我們的身邊,深受教育偏失之害的只是楊麗娟嗎?這一代孩子成長於公共傳播、影視文化的環境中——他們極易被明星的光環沖昏頭腦,就這一點看,大眾媒體恐怕也難辭其咎。最可怕的是,大陸的社會並沒有給孩子們提供應有的精神營養,而是任由他們的思想深處和內心世界充滿空虛和無聊。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世道啊!
共匪一向鼓吹它是多麼「高級」,古代的封建社會是多麼「低級」。而在宋朝,同樣也是楊氏一門,其父是抵抗外侮的民族英雄,雖也是自盡而亡,但卻是死得其所,重於泰山。而其女兒們(兒媳)承受著巨大的亡夫之痛,擦乾眼淚,憤然征西,這不也是需要一份無比的堅忍嗎?而現實中的這家楊門父女其精神不能說不可嘉,但其內涵卻離他們的「祖先」相差太遠。這是他們的悲哀和無知嗎?
什麼樹結什麼樣的果。雖說「楊門悲劇」是個極端的例子,但只有在共匪霸佔的國度,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哀哉!
- 關鍵字搜索:
-
【天
來源: 原創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n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