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救助中國孤兒的英國青年

1944年冬天,一個名叫喬治·霍格的英國人,帶領60個孤兒經過數百英里的長途跋涉,安全穿過中國戰火紛爭的地區——這是「二戰」期間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在甘肅小鎮山丹,至今矗立著霍格和他的朋友兼老師、來自紐西蘭的慈善家路易·艾黎的雕像,人們滿懷深情地懷念他們。但在中國以外,霍格卻很少為人所知。一部名為《黃石的孩子》的電影將改變這種情況。該片由加拿大出生的導演羅傑·斯波蒂斯伍德執導。

1944 年,當日本侵略軍大肆進攻中國西部時,在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游擊隊的幫助下,霍格護送這些孩子穿過了中國西北的崎嶇山區,經過688英里(1英里 ≈1.61公里)的跋涉,最後抵達甘肅山丹。一年之後,霍格在和學生們打籃球時,因腳趾受傷而感染破傷風,因缺少藥物治療而死,年僅29歲。

霍格畢業於英國牛津大學,背景優越,看起來應該過著中產階級的穩定生活。但在23歲時,他到達上海。在那裡,他作為一名記者為美國合眾社工作,目睹了日軍佔領南京時犯下的暴行。

1942年,艾黎建立了一個學校。霍格在他的《我看見了一個新中國》一書中提到,他在陝西省西安以西125英里的雙十鋪(今陝西鳳縣)負責這所學校,並且管理得十分成功。但是,由於戰爭的逼近,他不得不帶領學生向甘肅轉移。

這是難以想像的危險跋涉:崎嶇的山路,還有無處不在的日本兵。途中有兩個男孩喪生。在山丹,艾黎租下幾座破廟,將它們改造成教室和車間,並指定霍格出任校長。

作為一名多產的導演,斯波蒂斯伍德曾執導《廣島》、《明日帝國》等影片。對他來說,《黃石的孩子》使他實現了拍一部中國電影的夢想。

斯波蒂伍德在浙江橫店對記者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是離開自身文化的人們——它講述了一個出身中產階級的英國人離開自己的世界,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天地,並且發現他自己有著從未預料到的勇氣的故事。」

「南京大屠殺」是今年好幾部中外電影的題材,但在中國拍攝的《黃石的孩子》不僅僅與戰爭暴行有關,它還是一部關於一個英國英雄以及他的發現之旅的電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