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報 中國經濟繁榮背後是民工的苦難

國際特赦組織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國壯觀的經濟增長是以一億五千萬民工的惡劣的工作和生活條件作為代價的,呼籲政府為這些城市底層階級多做些事情。

對北京來說,這種歧視和人權的指控出現在一個敏感時期,因為它正在嘗試在明年的奧運會之前改善自己的國際形象。當局已經放鬆對外國媒體的管制,而且下週召開的年度大會準備討論廢除勞動改造體系。

但國際特赦組織在它3月1日的報告中把焦點瞄準其他受害者,大量群眾沒有分享到中國的經濟社會成就,因為他們法律地位不穩定,容易被僱主、警察和地方官員剝削利用。

從窮困的鄉下來到繁榮城市找工作的民工常常得不到應有的衛生保健福利,工資被拖欠多月,而且不得不在危險和不健康的條件下筋疲力盡地工作。

國際特赦組織亞太區副主任貝柏爾(Catherine Baber)表示,中國所謂的經濟「奇蹟」付出了可怕的人性代價,生活在城市裡的民工在工作間裡經歷了一些最可怕的迫害。

該報告稱中國正經歷世界上最大的和平時期移民潮。從八十年代開始,民工的數目就從兩百萬猛增到一億五千萬至兩億。在許多城市,特別是在繁榮的珠江三角洲,民工已經構成了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大多數民工沒有得到住房、教育和醫療保險方面的充分權利,因為他們只是被登記為暫住人口。許多人非法打工,所以他們難以挑戰他們的僱主。

國際特赦組織表示中國南方工廠的員工往往每天要工作12小時以上,每週工作7天,每月只能休息一天。21歲的張女士四年裡曾在九家工廠工作,她表示有些同事會因為過於勞累而暈倒。

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衛生保健福利很少甚至沒有,小小的受傷事件或疾病都可能導致民工經濟上的破產。該報告稱一些民工自己做手術,因為他們支付不起醫院的費用。學校費用也是昂貴的,因為兩千萬民工子女留給農村跟親戚在一起。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