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變私路政府難道不臉紅

昨天在世界銀行和中國交通部北京舉行的高速公路績效評價高級研討會上,世界銀行專家表示,按照國際標準,中國高速公路通行費較高;但中國通行費的可承受性是全世界最低的幾個國家之一。

  報告分析說,原因是政府投資的比例較低,而貸款在總投資中所佔的比例較大———高速公路建設資金來源中的大頭是國內貸款和其它形式的舉債,中央政府僅佔投資份額的15%左右。在中國,通行費是高速公路融資的主要機制。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首創「貸款修路」,通過收取通行費來融資,使廣東的公路建設有了飛速的發展,給廣東的經濟建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其功不可沒。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為什麼就沒有更多地增加對公路的投入,使我們政府的投入在公路建設的投資中佔較大比例呢?

  我想,首先是政府忘記了,公路它姓「公」,理應由公家來修。據交通部門的介紹,我們的財政基本沒有用於公路建設。  多年以來,我們都是用車輛購置稅和養路費來建路修路的。有了收取通行費的權,我們的政府就忘了「路是應該由政府出錢修」的,反而認為「貸款修路」可大有利可圖。政府不僅不去加大對公路建設的投入,甚至千方百計利用公路收費去斂財。

  不是有收了費不用於還貸的嗎?不是有不顧國務院的命令,在收費站前豎立收費50年的牌子嗎?我們78%的一級以上公路、36%的二級公路的養路維護目前都是由路橋收費來完成的。我們的政府怎麼會主動去取消收費或降低收費呢?至於全封閉的高速公路,政府更是覺得與己無關,把它看成是純經營性的項目,放棄了自己應該加大投資建設的責任,也放棄了養護的責任。

  面對美國聯邦公路管理局環境與規劃辦公室前主任關於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分擔高速公路養護責任的回答,我們難道不覺得臉紅嗎?

  其次,我們高速公路這種較高的通行費率,是建立在保持投資者較高的收益率基礎上的。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地區,高速公路建設的靜態投資回報期是比較長的,往往會以提高通行費率來吸引投資,但按動態計算,其利潤是極其可觀的。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限制其總體的利潤率,在其有效收費期內,儘可能降低其通行費率,以保證廣大人民群眾通行的利益。不能由著壟斷路橋的企業獅子大張口,一邊低價徵用農民的土地,一邊高價收取「買路錢」,鯨吞民脂民膏。
本文留言

作者王則楚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