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飢餓年月喝了2000噸茅台酒

在飢餓最為強烈的1959-1961年,貴州茅台酒的下列數字說明瞭什麼?

1959-1961年茅酒產量為2079噸。其中出口139.86噸,國內消耗1939.14噸。按茅台酒糧酒生產比例5:1計算,茅台酒廠用去原糧10395噸。

這是我在貴州仁懷對上訪47年的老人葉紹明作社會學研究期間,在當地公開出版的史料中發現的這組數據。

當時仁懷有20多萬人,年人均口糧為300斤左右。如果把茅台酒的用糧再換算一下,一萬多噸的糧食,夠仁懷縣每人平均分得50公斤左右,再配些野菜之類,估計熬過最危險的春荒沒有什麼問題,這樣能救下多少人的性命。然而,歷史的真相裡沒有假設。

在今天,當我們能夠主動或被迫,把河流、森林,山脈、城市空地民房、一些動物等,均當成一種經濟前景而非大自然組成部分的時候,評論家馬立誠說:「每個人都成了經濟學家。嘴上言談心裏盤算,儘是投入產出。」「每個人的生命,都被貶低為‘發展’的‘剎那’,成了‘發展’這部機器上的螺絲釘,豐富的人文意義則被簡約。人和人也嚴重疏離了,甚至人的尊嚴都被無情地取笑、扭曲和毀滅。為什麼連環殺人案愈演愈烈?為什麼大城市出現前所未有的‘跳樓熱’?」

白雲滄狗,世事輪迴,我也在想,我原本是一個喜歡乾淨浪漫詩歌的人,後來干了記者。少年夢想裡是一個當民主市長的人,誰把我這個擁有美好夢想的人,逼成了在陳舊歷史裡尋找生命的尊嚴和價值的人?那些被掩蓋或被迫沉默的歷史事件,究竟和我們的現實有那些必然、偶然的聯繫呢?

在1959-1961年,仁懷縣還有下列公開的統計數字需要說明:

人口方面:

1959年全縣死亡6263人,其中「疾病」死亡6130人,佔死亡總數的97.8%。
1961年人口負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為負的千分之22.55。死亡率為千分之31.39。

糧食方面:

糧食高徵購,1959年仁懷糧食總產為14403萬斤,實際徵收折原糧7055萬斤;1960年糧食總產為11663萬斤,實際徵收折原糧5506萬斤。均佔總產量的近一半。據當時的統計資料顯示,1959、1960年的仁懷農民人均口糧分別為350斤和334斤(內含種子、飼料30斤)。

如果這樣的分配數字真實的話,似乎不至於把人餓死。但餓死人的事情真實的發生了。我按著現有官方的有關數據,估算這個時期仁懷的非正常死亡不會低於4萬人。另外,1959年,仁懷也有局部發生了旱、雨的災害,但糧食總產至少比1953年高。其中稻穀產量比1962年——1964年還高,其餘的小麥、玉米、高粱、雜糧等都不是歷史上最低的產量。可見這些災害不是缺少糧食的主要原因。

茅台酒與生存:

1959-1961年茅酒產量為2079噸。其中,1960年茅台酒產量高達912噸。這個產量直到1975年才被超過。1960年茅台酒原料告急,貴州省糧食廳從全省各地調來原糧支援,下面是調來數字:遵義11萬斤、畢節29萬斤、銅仁10萬斤、黔東南12萬斤、貴陽7萬斤、湄潭1萬斤、習水10萬斤、銅梓10萬斤、正安1萬斤、赤水4萬斤、務川1萬斤、熄峰1萬斤、仁懷20萬斤,共計117萬斤。這樣還不夠,中央糧食部又從四川江津調來70萬斤,才保證了當年的生產。

從調入糧食的地區資料來看,上述地區中的銅仁1960年屬於全國八大旱區之一。遵義地區的湄潭一個縣到當年4月共死亡12.2萬人,佔全縣農村總人口的20%左右。死亡絕戶2938戶,離家逃荒的4737人,孤兒4735人。在搶糧運動中被活活打死的1324人,關押死的200餘人,打傷致殘的175人。分別強行調出10萬斤糧食的銅梓縣到1960年底人口負增長千分之121.32,全縣人口在1959——1960年,一年間減少41734人;習水縣三年減少人口42624人,死絕499戶以上。畢節地區與仁懷相鄰的金沙縣,「非正常死亡」5.5萬人。在災荒結束後,金沙縣另有遺孤3191人需要安排,一萬餘人患三病(小兒營養不良、婦女子宮脫垂、水腫等);到1965年全縣五缺戶(缺衣服、被子、房子、糧食、錢等)佔總戶數一半。

整齬籩蕕那榭鮃卜淺T愀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