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說「盯荷包」族群

老夫閑來無事,常坐在路邊店舖的屋檐下,冬天藉著晒太陽以取暖;夏天藉著吹微風以納涼;偶而遇到熟人,侃幾句大山,倒也怪自在。

時間長了,經過觀察也有某些新的發現。近來,我主要發現了一個新的族群,名字不大好取,我就憑我的簡單思維,稱他們為「盯荷包」 族群,誰盯誰的荷包呢?請看:

商人盯的是顧客的荷包。他們能把劣質貨說成優等品;能把過期貨說成時令品;能把假貨說成真品。直說的唾沫星子橫飛,無非是盯上了你荷包裡的幾張票子。如果你能咬緊牙關不買,他也只能是瞪你一眼,表現出最終的無奈。

小偷盯的是路人的荷包。他們或者鶴立於路旁,或混跡於人群,不明就里的,還以為他們在忙於某種公事。其實,他們就是用一雙賊眼,在盯著每個路人的荷包。行人如果稍有疏忽,他們就會以「兵貴神速」之勢下手,轉眼間你就會囊中羞澀,他卻能去豪爽地消費一把。但如果人人都警惕的把荷包捂得嚴嚴實實,他最終還是無法得逞。

工商、城管盯的是擺地攤的人的荷包。工商、城管們,大多是「著裝族」,有著冠冕堂皇的「執法資格」。其實,你過細留心看看,他們大多也是「盯荷包」 的一個族群。有許多下崗工人或失地農民,為了生計,在街上擺個地攤,做點小買賣,以求維持用度。但當你荷包裡有幾張票子時,卻會於不知不覺中被他們盯上了,他們會找出各種理由,比如:你擺錯了地方,位子擺得不端正,歸類不準確,等等,等等,千方百計地把你荷包的票子掏幾張出來,否則,你就會遭到框破物飛之災。

警察盯的是開車人的荷包。這當然只指交通警察。他們站立路旁或路中央,維持交通秩序,疏通道路擁擠,本屬正當營生,但在「先富起來」的精神支配下,常常也會把眼睛盯上別人的荷包。比如開車的人,誤壓了黃線或白線,車輛停錯了位置,或者因掉頭把車輛開入了單行道,或者超這、超那,都可以成為他們盯上你荷包的理由,且言之鑿鑿,語出法隨,罰款若干,要收據100元,不要收據50元,方可走人,無理可講,無價可還。

其他就不能再過細去想了。比如開發商們專盯黃金地帶居民的荷包;學校和老師老盯學生和家長的荷包;醫院和醫生總盯著患者的荷包;法官和律師盯著原告、被告當事人的荷包;甚致監獄還要盯犯人的荷包。就是盯乞丐荷包的人,還不多見。

上述各色人等,除了小偷專盯別人的荷包、乞丐無荷包讓人可盯這兩個特殊群體外,其它大多還有一個常盯別人荷包,而自己的荷包也有可能讓別人盯上的角色、位置轉換過裎。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盯荷包」的族群中,最歷害的,最無情的,還莫過於領導者盯上了群眾的荷包,管理者盯上了百姓的荷包。他們要想從百姓荷包中掏走多少銀子,那才是絕對無價可講的「鋼性」 手段 。比如各種壟斷物資的漲價,提高各類收費標準,增加各種名目的收費,等等,隨時可以頒布法律,出臺政策。百姓們為了老來醫病或兒(女)大讀書,勒緊褲帶,積攢點錢存入銀行,利率降了又降不說,還要徵稅;小額存款不僅無息,還要收費,有的想查詢一下自己還剩幾個錢,也要收費;再如用電,在興修電站時,要徵收這「基金」、那「基金」,電站越修越多,電費越收越高;燃油價格漲了又漲,客貨運價格提了又提,最後還是由你百姓承擔;「春運」人多要漲價;夏季坐空調車又漲價;打電話的要收錢,接電話的也要付費;裝機要收費,月月還要付月租費。總之,領導者或管理者一旦盯上了你老百姓的荷包,你就休想逃盾。

如果說,前幾項屬於正常社會現象的話,最後一項著實讓人難於理解。領導者、管理者,為什麼也要老盯著自己治理下的平民百姓的荷包呢?假若說為了建設、為了發展,那麼據信,大小官員每年的大吃大喝要吃掉幾千億;購置、換代、把玩各種豪華轎車要玩掉幾千億;以參觀、考察的名義,周遊全世界要送掉幾千億;各級貪官每年要捲進私囊或轉移國外幾千億等,這些加起來,每年達幾萬億,在這麼龐大的數字面前,我們的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為什麼卻總是兩耳失聰,雙目失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六月涼開水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