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加拿大新移民工作重於天

作者:漢斯  2007-02-20 23: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儘管有關人士證實目前在中國北京申請技術移民的時間需要6到8年,但所有的困難仍沒能阻止大陸移民抵加的步伐。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自從1998年以來,中國大陸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來源國。每年有幾萬大陸同胞落地,找工作是每個人都必須面對的一道坎。去年底由華人電視臺發起、數十家華人社團聯合主辦的調查問卷顯示,中國大陸移民中約有15%的人在加拿大一直沒有工作,約43%的人從事的工作與原來的專業完全無關,約47%的受訪者年收入在3萬加元以下。加拿大的新生活不容易,幾乎每個新移民最關心的大事就是工作,說工作是比天還重的大事並不為過。

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對新移民來說,想一下子就找回自己的專業工作的確很難,這從已經登陸多年的老移民的切身經歷可見一般。對於那些語言基本過關的人來說找到一份專業工作會相對順利得多,遺憾的是很多人登陸時並不能達到這一步。

來自大連的劉女士在國內是中學英語教師,有二十餘年的工作經驗,起初她曾夢想找一份教師的工作,她認為英語好是自己的優勢。然而當她全面瞭解了教師的入行條件後,她徹底打消了這個念頭。加拿大與中國之間的教育差異和文化差異並不像她想像的那麼簡單。英語好在國內是自己的優勢,但到了這裡卻明顯成了劣勢。她也曾經想過重新讀取加拿大的教育文憑考取教師資格證,然而她也看到了許多拿到教師資格證仍找不到工作的同行。為此劉女士苦惱彷徨了很長時間,最後她迫於生活的壓力暫時放棄了讀書的打算。

劉女士開始看報紙廣告、網站廣告去找工作。經歷了許多挫折,終於在去年夏天的一次人才招聘會上找到了一份辦公室文員的工作。那次的15個招聘單位的廣告吸引了上千移民,競爭也相當激烈。由於來自大陸的移民受到大陸過去招工、找工模式的影響,非常習慣於這種有規模的人才集市,只是類似的人才集市少之又少,遠不能滿足移民找工的需求。其實人才集市只是新移民找工的途徑之一,通過社區服務找工還有很多途徑。

來自上海的董先生抵加前是中國一所大學的教授,有著令人羨慕的薪水待遇,然而他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來加拿大後他很想按照自己的喜好去生活,他在參加AYCE舉辦的Workshop培訓時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負責人Maggie Ma,得到了Maggie Ma的支持。董先生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人,而且重要的是他喜歡動手做許多事情,根據他的情況,Maggie Ma介紹他參加了一個由政府支持的培訓項目,半年後董先生成為了一名木匠,目前他有一份很好的收入,並且工作得很開心。

Maggie Ma是AYCE(Alternative Youth Centre for Employment)移民就業培訓項目的主要負責人,有著豐富的就業培訓經驗。她介紹說,AYCE提供的培訓項目很廣泛,從一般的辦公室技能培訓到Accounting這些財會專業人員的培訓都有涉及。而且,如果你參加了AYCE的培訓,同時你又是專業技術人員,如醫護領域專業人員、工程師、財會領域專業人員等,那麼你的專業學歷認證就可以在這裡免費進行,AYCE將為你承擔認證費用,你個人並不要支付一分錢,AYCE是唯一一個可以為華人移民提供免費學歷認證的機構。

參加了AYCE提供的免費培訓,並且有一定的英文基礎,比如,如果華人新移民有LINC 5級左右的水平,通過AYCE的一個模擬面談,AYCE將為你向幾百個和他們有緊密聯繫的僱主、單位進行推薦,你在加拿大的第一份工作是沒有多大問題的。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找一個Labor工作,那就更簡單了。更讓新移民感到可心的是,在這裡參加培訓的人員,有免費的午餐和飲料享用。不僅大大方便了新移民,讓剛來加拿大的沒有收入的新移民能省下一筆開支。而且,在午餐的輕鬆氛圍之下,新移民還可以和其他族裔的新移民有非常輕鬆的溝通環境,對於練習口語,自然也是不錯的選擇的。

據加拿大統計局在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很多技術移民是通過社區安居就業服務找到工作的。通過社區安居就業機構的幫助,技術移民中的主申請人有75%在到達後的6個月之內找到工作,14%的人則在到達後的7到12個月之內通過幫助找到工作,另有11%的人是在抵加之後的一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通過幫助而找到工作的。在多倫多由政府資助的免費為新移民提供就業服務的機構有很多,新移民不妨花點時間多瞭解一些這方面的信息,相信會收到不錯的效果。當然,找工途徑不可能只有社區服務這一條路可走,像朋友之間的互相推薦和介紹、自我推銷、通過職業介紹所等都可以嘗試。  

對困難學會調整與選擇

新移民登陸之前一般都通過網路或熟人等途徑對加拿大的工作與生活有了個初步的瞭解,多少做了些心理準備。不管你是因為什麼原因選擇移民,其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就是從你一踏上加拿大的土地開始,你必須面對新的生活與挑戰。

RCC電子工程大學的James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新移民要捨得放下身段,要有從頭再來的勇氣。很多人急於找到專業工作,但效果往往不太好,欲速則不達。加拿大不是天堂,想像與實際總有一段距離。我們沒有本地文憑、沒有本地工作經驗,儘管大家都在努力改變這種限制新移民發展的框框,但並沒有什麼實際效果。他建議新移民要正視現實,找工作從低處著手,先把一隻腳跨進去,然後在工作中磨練自己,尋找機會。參加培訓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這可能為你增加一些機會。

James說,他認識的一個朋友,在國內是某電視臺的技術主管,然而他的經歷不被承認。參加培訓後他找到一份初級技術員的工作,工作中他的才能逐漸被發現,職位不斷提升,最後他抓住一個機會走進了CNC,他以前的老闆為他寫了一封很好的推薦信。

多咨處人力資源中心負責人張女士對中年女性找工作深有感觸。她說如果一個中年女性來找工作,她會習慣性地問這樣幾個問題:是不是住士嘉堡?是不是沒有車?是不是英語不太好?是不是想要低體力勞動的工作?這樣問過之後,對方往往會很驚訝地問,我的情況怎麼你都知道?實際上張女士並不是能掐會算,只不過是經的多了而已。張女士說,如果我這裡有一份招工信息,滿足上面四個條件,馬上就會堆滿一屋子人,這說明這類型的求職者有著很大的數量。

張女士說,她們需要工廠工作,我會為她們介紹。但我對每個人都會給一個勸告,我勸她們別只盯住工廠,要把眼光放長遠一點,最好的選擇是去做服務業,像酒店、餐館、商場等等,有很多的機會。最重要的是做服務業每天都與人打交道,語言會有很大的提升,你可以有更多的機會瞭解信息、瞭解社會,這對自己的長遠發展有好處,而進了工廠就像進了罐頭盒一樣,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很少。現在的趨勢是很多工廠在外遷中國和印度,但服務業則不同,酒店、商場是搬不走的。

張女士舉例說,她接待過一位來找工作的中年女性,來加拿大已經10年了。當張女士讓她填一份英文表格時,她居然指著第一欄內的「」問這是什麼意思?張女士簡直不敢相信,一個來加拿大10年的人會問這樣的問題。經過瞭解才知道,10年前這位女士一下飛機就被福州老鄉拉進工廠,一幹就是10年,如今工廠倒閉了,她才重新開始找工。張女士說,我很為她惋惜。10年她可能賺了一些錢,但她對加拿大卻依然陌生。目前張女士把目光投向服務業培訓,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的華人姐妹開創新的生活。張女士說,已經有很多朋友找到了新的工作,而且薪水待遇還不錯。

懷雅迅大學教授關鍵認為,目前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大多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很多人出國前都有很好的工作經驗,甚至是某一領域、某一行業的專家高手,但來加拿大後卻從事著與此無關的一些體力勞動,這無疑是一種人力資源的浪費。遺憾的是目前改變這一現狀還有很多困難,有許多工作要做。關鍵說,我們要鼓勵新移民利用一切渠道去努力改變自己,我們移民加拿大的目的不是要成為一個普通的體力勞動者,而是要利用我們的所學與我們的知識與能力為加拿大的發展貢獻力量。身為父母,我們要成為孩子的榜樣,要讓他們看到父母追求成功的努力和成功的結果。

面對生活的困難,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處理方式。1998年從英國來到多倫多的任憲民,當時已經獲得英國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證書,他想憑著這樣的一個學位,加上在英國多年磨煉出來的英語,找一份像樣的工作應該沒有問題。然而到加拿大後的整整一年,他找工作的熱情一點點磨滅。最後他選擇了經營小生意──一家便利店。幾年來他與太太同甘共苦,生意穩定並有了新的起色,買了房子,並且正在將生意擴大。任憲民在談論自己經營便利店的心得時說,他是在做他自己的事業。

捷佳翻譯公司的陳世強在分析了新移民的處境時說,進學校、重新參加培訓並不是對每個人都合適,他把一些年紀較大的技術移民比做是「空降兵」,與留學生比不具備年齡優勢,40歲的人重新回校園與20歲的人競爭,困難可想而知;與投資移民比更不佔優勢,很少技術移民具備雄厚的資金優勢。在這種情形下選擇適合自己的小生意從頭開始可能是一個捷徑。陳世強說,每個人面對的困難都不一樣,選擇的結果也就各有不同,最好的結果就是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路,條條大路通羅馬。

不久前剛剛獲選2006加拿大華商風雲人物稱號的徐芳玲就是一個典型的由小生意開始成功的典型。徐芳玲從臺灣大學商業系畢業後移民加拿大,1985年她從地產經紀開始自己的生意,如今徐芳玲成為Macdonald房地產公司的擁有人和總裁,開始管理BC省最大的地產經紀公司之一,專業人員超過700多人。公司年銷售額近30億元,創下年收入超過4400多萬的驕人業績。試想如果徐芳玲面對當初的困難沒有做出自己的選擇,哪有今天加拿大華商風雲人物的榮譽呢? 

来源:北美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