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公布北京珠三角空氣污染原因

北京的天空

北京,上海,廣州……中國各大城市上空「愁雲慘淡」,經常「不見天日」。造成這樣嚴重空氣污染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汽車,工廠,還是別的?德國尤利希科研中心的科學家們去年夏天在北京和珠江三角洲進行了空氣檢測。現在公布了第一批結果。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尤利希研究中心(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化學和地理大氣力學研究所所長安德雷阿斯。瓦納爾教授說:「我們尤其為北京空氣裡如此高濃度的羥基含量深感驚訝。」瓦納爾教授解釋道,羥基這種分子是「大氣洗滌劑」,對減少有害元素是有益的。他說:「這是我們沒有想到的。」按理說,這種「洗滌劑」在嚴重的空氣污染情況下會被汽車氣體排放等產生的氧化氮等所削減。

但德國這些科學家並非僅僅是為了檢測大氣的自我清洗能力到中國去的。他們也在北京和珠江三角洲尋找了空氣污染的製造者們,比如臭氧、氣膠、氧化氮、碳氫化合物。

尤利希的科學家們認為,造成中國大城市「矇蔽」天空的那種菸霧的,也就是說造成近地臭氧層的罪魅禍首一是汽車的排放,二是加油站和煉油廠的泄漏,再就是中國繁榮的建築業和計算機工業。瓦納爾教授建議:「在2008奧運會前應該集中精力減少這些來源的排放。」至於空氣中高濃度的一氧化碳含量,德國科學家認為主要是街邊大量明火灶(比如大排檔)造成的。

瓦納爾教授不同意短期內大大限制擁有1400萬人口的北京的交通流量的辦法。他說:「臭氧形成的化學結構告訴我們,在當前的臭氧負擔情況下,如果我們減少碳氫化合物,只會讓臭氧負擔變強。」他認為,更好的辦法是更多地使用無硫的、但更貴的柴油燃料。但他說,從長期看,在條件發生了變化以後,也要減少碳氫化合物的含量。

德國氣候科學家們打算用計算機模式來模擬,看看在北京周圍必須改變什麼條件,才能使這個巨大都市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

尤利希這些科學家甚至可以在2008年實地檢驗他們的預測的準確性。瓦納爾教授說:「我們得到了中國一個邀請,參加世界最大的室外試驗。」「假如在奧運會前和奧運會期間排放減少了,我們可以測量空氣質量的變化。」

他說,這證明科學家與中國政府之間的合作有了明顯的轉折,「在中國人對環境保護的意願方面發生了明顯的轉折。」北京大學的研究者們很願意採用尤利希的檢測成果,因為尤利希科學家們在測量自由浮動的元素根方面,比如羥基根,是走在世界最前面的。

瓦納爾教授認為,這些測量結果也會引起中國其它大都市的興趣,因為大都市都面臨越來越嚴重的「人造雲霧」問題,空氣污染日益嚴重。而這些大城市的空氣污染也會改變全球的氣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