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上流行「晒工資」

你一定聽過晒衣服,不過你可聽過「晒工資」?「晒工資」顧名思義就是把工資像晒衣服一樣大剌剌的晒在眾人都看的見的地方,不同的是,晒工資可不是晒在自家庭院或陽臺,而是「晒」在網路上,很多人熱衷於把自己的詳細收入甚至日常開支都展示出來,線民們就給它起了個生動的名字「晒工資」。
 
據《北京日報》報導,每到年初,「晒工資」的帖子都會大量增加,臨近農曆年,「晒」年終獎金更是一大熱門。現在,登錄一些門戶網站和知名論壇,「晒工資」的帖子比比皆是,點擊量和人氣都極為可觀。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用「工資條」進行搜索,能查到將近200萬個結果,其中不乏「跨國企業董事長女秘書的工資條」、「工作兩年有車有房的理財開支」、「國家某部委公務員的月收入」等噱頭十足的標題。

由於網上工資條盛行,搜狐甚至為此設立了一個全國各行業工資大全的專題,把四處收集來的工資條分門別類,做一番精心整理。根據搜狐的統計,教育、石油石化、郵政、公務員、銀行職員等五類職業的工資條最受線民注意,這些行業的工資條點擊量最高。

大多採用匿名制最有名的「晒工資」者要數北京大學副教授阿憶。阿憶去年9月在博客上公布自己的工資條,稱月收入總計4786元,不夠日常開銷,不得已要到處打工。這篇文章一週內引來近85萬次的瘋狂點擊和超過4000條評論。

不過,像阿憶這樣敢於實名公開自己工資的人並不多,大多「晒工資」的人都隱瞞了名字。現在一家公關公司工作的苗麗萍2003年從北京一市屬高校畢業,三年間已換了四個工作。每次換新工作,她都會把自己的工資條發到網上供大家討論。至於匿名之下工資條的真實性,苗麗萍表示基本是準確的。

苗麗萍把在網上「晒工資」的人分成三種類型:「炫耀型」,發帖人大多得意洋洋地擺出令人羨慕的工資條;「抱怨型」,發帖人列出微薄的工資單,表示對現在工作的不滿;還有「探聽型」,發帖人想藉機瞭解其他人的收入水平,以便今後跳槽時參考。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科學研究中心諮詢師胡鄧表示,通常情況下,經常看工資條併發言的跟帖者,大多希望通過工資條給自己找到一個相對準確的社會定位,或者滿足某種獵奇心理。對於「晒工資」的流行,大家最好抱著一個平靜的心態,只把這些工資條當成生活的調味劑就好。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