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小學校長透露中國貧困地區教育問題

十三名來自貴州貧困縣的小學校長提出卑微希望,例如興建像樣的廁所、穿過學校的道路改道、建一道學校的圍牆、開闢一間圖書閱讀室、買一台電腦、改建通往學校的獨木橋。他們並表示,還有不少學生衣服單薄及每天赤腳走幾公里路上學的問題未解決。

據香港「明報」報導,這批校長日前在北京舉行的一項座談會中,透露出貧困地區學校的困境及他們的心願。

以貴州從江縣為例,人民年均收入約人民幣一千元。雍裡鄉教育輔導站主任梁金生表示,今年實行「兩免一補」 (免書費雜費及補助住宿費)政策,的確可以鼓勵孩子上學,但部分校舍條件惡劣,十三所學校只有一所有電腦,而且是由志願團體所贈。

報導指出,兩免一補政策除了中央撥款外,還需要地方政府配套資金,富省可以自給自足,但貴州就未能做到。如實行統一教材,發給學校的英文與音樂課本,由於全鄉只有一所學校有英文教師和大部分學校根本沒有音樂課設備而無法教授,形成浪費。

一位志願機構負責人在座談會質疑,眾多學生根本無法升讀高中以至大學,初中畢業後既不想務農,但也沒有到城市打工的技能,農村課程是否有必要跟全國統一?

報導指出,近年中國大學學費暴漲,二十年內增加二十五倍,達到居民收入增加幅度的十倍,國民借債供孩子上大學,但換來的是就業機會渺茫,甚至有「博士與白菜一個價」的哀嘆。「教育無用論」再次成為話題。

報導並指出,農村學生無法跟城市學生競爭大學學位是短期內不可能解決的問題,他們由於教育條件較差及學費太高而上不了大學,就是最大的不公平。

目前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反過來跟高中生搶飯碗。在這種情況下,農村教育如果改變目前全中國大一統的課程,容許教授一些適合農村的課程,讓農村學生有一技之長,起碼可以謀得一份工作,也算是一種公平。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