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三分之一魚類種群絕跡

由於人類活動和自然因素的影響,黃河流域漁業資源與生態環境形勢嚴峻。漁業資源捕撈過度,種群數量持續減少,補充群體嚴重不足,個體小型化、低齡化嚴重,自然分布區域逐年縮小,生物多樣性遭受嚴重破壞。

據新聞晚報1月17日報導,黃河原有魚類150多種,年捕撈量70餘萬公斤。目前有三分之一的種群已絕跡,捕撈量下降40%左右。目前黃河鯉魚、黃河刀魚、北方銅魚等黃河名貴魚類已在大多數河段絕跡。河南省境內黃河支流上的洛河鯉魚和伊河魴魚,曾有「洛鯉伊魴貴似牛羊」的美稱,如今也已基本絕跡。

中共農業部表示,黃河流域漁業資源衰退的原因主要有:水利、水電截流工程阻斷了魚類洄游路線;氣候乾燥少雨,黃河水量減少,水位下降,漁業水域功能下降; 捕撈過度及有害漁具違規捕撈行為嚴重;黃河上游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導致黃河水質泥沙含量過高,致使魚類生態環境惡劣。

中共專家承認,水壩確實造成黃河水資源 環境破壞,但他們認為,水壩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正面因素,超越建水壩的負面因素。

黃河是中國內陸地區重要的漁業水域,漁業資源以魚類為主,上游有16種魚類,主要是鯉、鰍兩科的裂腹魚、雅羅魚、條鰍等;中游有71種魚類,下游有78種魚類。2005年,沿黃各省份的淡水水產品產量為287.19萬噸,其中養殖產量為260.9萬噸,佔90.9%。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