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事業一年募捐八千卻花掉62萬

中國關心下一代健康體育基金會2005年度工作報告顯示,其當年接受的捐贈款僅為8208元。這一數據受到了某生物科技公司負責人蔡曉的質疑,因為僅該公司當年便向基金會捐贈了10萬元。基金會則辯稱,這是該公司向基金會繳納的管理費,不屬於慈善捐贈,蔡曉是有意報復。

是基金會隱瞞了捐款,還是蔡曉蓄意報復,雙方各執一詞,我們無從判斷。不過有一個確定的事實是,儘管該基金會聲稱2005年只收到8208元捐款,但實際流入該基金會的現金卻有62萬多元,這筆錢被稱作「其他與業務活動有關的現金流入」,基本上是各企業交給基金會的管理費,用在了基金會的日常開銷上。

8000多元捐贈與62萬多元管理費,這種巨大反差明顯不正常。其不正常之處,不僅在於基金會收到的錢絕大部分自己花掉了,只有極少部分用作慈善事業,而且在於堂堂一個公辦基金會,一年僅募集到了8000多元捐款。也就是說,基金會雖然養了不少人、自己花了不少錢,卻沒干多少事兒,沒取得多少業績,沒對社會作出多少貢獻,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基金會工作不得力。不正常之處更在於,一些企業之所以向基金會繳納管理費,是因為根據相關政策,向公益事業捐款的企業可以獲得稅收優惠——對於企業來說,反正把錢交給基金會就可享受稅收優惠,哪管這筆錢是捐款還是管理費;對於基金會來說,則可以在模棱兩可之間,將企業交來的錢以管理費入賬,自己花掉。

有人可能說,一年只募集到8000多元捐款的基金會,還要它幹嗎?可是根據目前的規定,這樣的基金會並不會退出市場。準確地說,一個基金會即使一年不開展活動,一分錢也沒捐,也照樣能生存下去,因為目前根本沒有慈善機構退出機制,哪怕這個慈善機構有名無實。

實際上,目前的一些基金會,負責人大多由退休後的政府官員擔任,變相解決他們的「位置」問題。由退休高官組織一幫人,以慈善事業為名成立一個基金會,從企業那裡弄點錢,既解決了個人所需,又解決了一部分人的就業,還能贏得一個做慈善事業的好名聲,何樂而不為?至於基金會究竟能做多少慈善之事,無關緊要。

  這樣的基金會,與退休幹部休養所有幾分相像。它已經背離了基金會公益慈善的本質,難怪人們不相信它,不願捐贈。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