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的長壽秘訣



阿拉伯人似乎天生就有著對生活的無限思考。從普通的一日三餐中,他們也能感悟出不少「哲理」。「多進食,損身體」就是每位父母從小教給孩子的一句話,也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長壽秘訣。

埃及近代有一個名叫法魯克的末代國王,他被推翻後流亡羅馬期間,養成了大量吞食食物的習慣,造成體重直線上升,後來更被活活撐死。死前那頓飯,他吃了12只大龍蝦、10顆牡蠣、8條魚、5碗炒米飯,還有數不清的乳酪、果醬、大餅、豆類、蔬菜和水果。這也許是父母用來教育子女的極端事例,但在現實生活中,「吃飽了」給人們帶來的不僅僅是「撐著」,這種「滿腹」狀態如果長期持續,就會加快人體老化,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病時間大大提前。

相反,如果吃得少,不使胃內積累太多不必要的食物,胃的負擔就減輕了,可以流暢、高效地「工作」,把健康回報給它的「主人」。科學家還拿兩組老鼠做過實驗:讓其中一組只吃半飽,另一組由著性子使勁吃。結果,前一組老鼠的壽命比肚子吃得滾圓的老鼠壽命要長1.5倍以上。科學家還發現,猴子如果吃得大腹便便,還會患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比起處於飢腸轆轆狀態的同類,壽命要短得多。

那麼,節食能延年益壽是不是有科學道理呢?據美國學者研究表明,原來,人體內存在著一個很特殊的基因,這種基因,會隨著人體吸入熱量的多少而發生變化,即如果吃得少,熱量低,這一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就會明顯增加,從而有效起到遏制細胞早早死去的「緩衝器」作用,使人的壽命得到延長。

當然,阿拉伯諺語並不是號召人們一味盲目地節食,而是在保證營養的前提下,去吃那些少而精的食物,讓胃對下一頓飯滿懷「憧憬」,而不是被壓得喘不過氣。大家切忌矯枉過正,那樣就會適得其反,弄巧成拙,反倒無益於身體健康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