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嚴重濃霧 危害人體健康

中國北方發生近年來罕見的大霧,自2007年元旦持續數日的濃霧。專家指出,大霧已在全國各地呈現加重趨勢;氣象專家則擔憂,這次霧中出現的「霾」明顯增多,「霾」被人體呼吸道吸入後,將會引發鼻炎、支氣管炎等甚至誘發肺癌,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據文匯報報導,國家氣象局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何立富表示,導致這些大霧天氣的具體原因,是因為今年暖冬天氣冷空氣活動位置偏北,勢力偏弱,南北交換少,冷空氣帶來的大風降溫次數少,風場穩定,加上冷空氣活動間隔較長,故引起大霧天氣持續並且多發。若霧霾天氣越來越頻繁的話,則是禍起全球氣溫變暖、人類活動城市化及大氣污染。

何立富強調,與往年相比,今年大霧呈現「範圍廣、次數多、時間長、‘霾’現身」四大特徵,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東北平原地區的都市化城市和重工業城市出現霧天的狀況比其他地區更甚。

據粵省氣象局表示,06年全省灰霾日數明顯偏多,平均出現灰霾日數68.8天/站(平均每個觀察站錄得的日數),是1980年以來出現霾日最多的年份。

華北華東濃霧出現「霾」

中央氣象臺監測顯示,北京、天津、河北等華北地區,遼寧瀋陽等東北大部、山東北部,河南大部分地區包括蘇皖地區都出現不同程度霧天,部分地區能見度小於500米。

何立富介紹說,自去年12月來北京天津大霧天氣幾乎成為常態,12月下旬剛剛結束一次長達一週的霧天,今年元旦北方的一場降雪,又引來一場大霧,持續時間在五天左右。

何立富強調,今年大霧出現的「霾」天氣明顯增多,感覺空氣比較髒、悶,視線也是灰濛濛模糊不清。他指出,「霾」天氣不容忽視,這種天氣對人類健康危害要大於霧天。

專家:大霧危及老弱

最近京城許多醫院門診部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明顯增多。據專家介紹,霧滴中含有各種酸、鹼、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比例通常比大氣水滴高出幾十倍,對人體健康形成危害。

起霧時氣壓低,污染物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將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有害物質易很容易被人吸入,這些物質刺激人體某些敏感部位後,會引起喉炎、氣管炎、結膜炎和一些過敏性疾病,中醫稱之為「癘疫之氣」,對於年老體弱者還可能危及生命。

「霾」誘發肺癌 無孔不入

據粵省氣象局首席專家吳兌研究員介紹,「霾」主要由平均直徑只有0.31微米的細粒子大氣氣溶膠組成。這些有害氣溶膠顆粒不但影響視程、影響交通,更危險的是它可以通過呼吸道進入肺泡再進入靜脈,流遍全身,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霾」被人體呼吸道吸入體內之後,會引發鼻炎、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還能誘發肺癌。它不僅通過呼吸道擴散,還可以吸附在飲用水、食物上,間接進入體內。

何立富指出,「霾」天氣是因為空氣濕度較大造成,只需要空氣濕度達到一定程度就能形成。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