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污染嚴重治理前景難樂觀

中國四川省兩名官員由於柴油泄漏導致長江水域污染事件而受到免職處份。這一事件進一步凸顯了長江水域污染治理所面臨的嚴峻局勢。分析人士認為,治理長江污染的前景不容樂觀。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四川省川南電力公司瀘州發電廠的兩名經理玩忽職守,導致今年11月17噸柴油流入長江水域,造成嚴重污染。這次事故使當地的供水公司中斷生產幾小時,清除污染花費了10天時間,所幸居民生活用水沒有受到嚴重影響。這兩名經理被罷免職務,另有一名經理受到警告處份,川南電力公司被罰款20萬元人民幣。

*污染事件層出不窮*

專家指出,長江流域污染事件層出不窮,瀘州發電廠污染事件只是其中之一。目前長江流域污染狀況非常嚴重,已經影響到沿江城市的飲水安全。上世紀70年代末,長江流域廢污水排放量為95億噸,本世紀初增加到將近270億噸,年均增長高達15%以上。另外,長江流域的污水處理能力有限。據統計,整個長江流域的污水處理率在7%到8%,中小城市的污水處理比例更低。

近年來,雖然中國政府在長江污染治理上投入了大量資金,但長江水域污染形勢依然嚴峻。專家說,如果不抓緊規劃治理水污染,10年後的長江很可能重蹈黃河和淮河的覆輒,難以滿足當地居民和經濟發展的要求,並嚴重制約長江流域甚至全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央政策難在地方落實*

香港政治評論人士何亮亮說,包括長江在內的中國幾大水系的污染已經對中國的人民生活和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傷害,中國政府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並採取了措施,但由於中國現行體制的制約,中央的政策在地方上往往難以落實。

何亮亮說:「長江的污染狀況超過了大多數人的想像,中國大陸的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壞環境作為代價的。這一點北京最高當局顯然也已經看到了,應該是很瞭解的,不然就不會提出所謂‘綠色GDP’的做法。這個設想在各地普遍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很顯然,各地當局當然不願用‘綠色GDP’作為考核他們政績的標準。」

*白色污染有增無減*

值得注意的是,長江流域的所謂「白色污染」近年來有增無減,直接影響長江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長期以來,沿江城鎮的生活垃圾和工業廢料沿江堆放,隨暴雨、洪水進入江中,與船舶垃圾一起漂浮在水面,形成「白色污染」。環保專家說,這種「白色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時治理,勢必影響三峽工程的安全運行。

香港政治評論人士何亮亮說,儘管北京最高當局具有治理長江污染的政治意願,同時也擁有治理污染的技術手段,但考慮到長江沿岸各地錯綜複雜的政治經濟因素,治理長江污染的前景不容樂觀。

何亮亮說:「長江的污染問題牽涉到沿江的多個省份。另外,從機制上來說監管不力,沒有一個統一的機構來監管。另外,環保當局有一部分官員是腐敗的,這也是一個機制的問題。如果這個機制不改變的話,要從根本上治理長江的污染,應該是很困難的,我對這個前景比較悲觀。」
本文留言

作者蕭敬2006年12月26日華盛頓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