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主派的勝利和突破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已於本月十日舉行。投票的結果,泛民主派大勝,所推薦的137人,約83%的114人當選,而且大部分得票率很高。這些新任選舉委員會成員,都曾承諾作為梁家傑競選特首候選人的提名人,再加上立法會泛民主派的選委當然成員20人,共134人。這樣,梁家傑已可以穩握100個以上的提名人,取得競選特首的入場券。雖然,明年三月舉行的特首選舉,北京欽點的曾蔭權仍然會必勝,但已打破了小圈子選舉只有一個候選人而自動當選的局面,出現有競爭的選舉。
在這次選舉的前夕,胡錦濤和吳邦國一再向曾蔭權訓示:要重視和搞好這次選舉。所謂「重視」和「搞好」,明眼人都會心知肚明,是針對泛民主派要推出候選人與曾蔭權競爭,要在選舉委員會的選舉中,封殺泛民主派,使其不能獲得100名的提名人。結果,這訓示破了產,胡錦濤、吳邦國和整個親北京陣營,都吃了一記悶棍。北京的指揮棒,再沒有那麼有效了。反過來說,可以算是泛民主派的一個小突破和爭取普選的小勝利。為什麼說,只是一個小突破和小勝利呢?首先,《基本法》上所規定的特首產生辦法還沒有改變,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也沒有改變,這仍然是一個小圈子的選舉。其次,特首和立法會全部議席的雙普選,還是遙遙無期,必須繼續爭取。最後,北京一定會汲取這次教訓,今後更強硬地堅持上述的兩個產生辦法,使用各種手段去控制選委會。民主的道路還是漫長的,泛民主派必須努力。
這次選委會的選舉,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投票率由20%提升為27%。過去,由於泛民主派批評選委會的選舉是不民主的小圈子選舉,不但沒有動員選民去投票,反而有杯葛的口號。這次改變了態度和策略,得到選民和市民的認同,很多人過去沒有投票的也投票了。
二、在會計界、資訊科技界、教育界、法律界、衛生服務界、高等教育界、工程界這七個界別中,泛民主派所推薦的候選人,都百分之一百當選。這些都是專業精英,而且選民是以個人為基礎。他們除了成為梁家傑的提名人外,也都支持爭取雙普選。由此可見,要有有競爭的特首選舉以及進一步實行雙普選,已在這些界別深入人心,成為香港民主運動的生力軍。
三、上述七個界別的泛民主派所推薦的候選人,除了其中多人得到最高票成為票王外,其他的也以高票當選。反觀一些沒有表態支持梁家傑的,例如行政會議成員和前民主黨副主席張炳良,卻由上屆選舉的票王,下跌至第十五名。更有一些上屆當選而又知名度極高的都落選了。這也是人心背向的一種反映。
現在,據估計梁家傑已有134人作為提名人,但不可因而麻痺大意。北京一定會全力去「撬牆腳」,拉攏收買其中的一些人改變立場,務使梁家傑的提名人減少至100人以下。假如那人數不是134,而是110以下,動搖十個八個便可以改變局勢,那危險便會很大。現在要動搖三十多人,不是那麼容易。而且,其中一些人看見自己改變立場也不能改變大局,也就不敢動搖,深怕因此而遺臭萬年。
除了鞏固已當選的選委成員外,泛民主派還要動員泛民主派以外的成員,在明年三月特首的選舉中,投梁家傑一票。做特首選舉的提名人,是記名的,很多人因而有顧忌,怕得罪北京而不敢。但選舉特首的投票,是不記名的,投了誰也沒有人知道,所以較放膽去投梁家傑一票。要爭取正式選舉特首時,梁家傑的得票要比他的提名人多;反過來,是使曾蔭權的得票比提名人少。倘能如此,這又是給北京和曾蔭權的一個響亮耳光。
- 關鍵字搜索:
-
泛民
來源: 《動向》2006年12月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k8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