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白鰭豚為何絕種?(圖)

世界珍稀動物長江白鰭豚已經絕種。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說,人類在這場拯救白鰭豚的鬥爭中失敗了。

 2002年專家檢查武漢水族館的白鰭豚

不久前,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組織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士還有日本的20多名科學家從湖北宜昌到上海長江出海口,沿長江考察三千多公里,沒有發現白鰭豚。保護白鰭豚基金會長奧古斯特非常遺憾地宣布白鰭豚作為一個物種已經不復存在:

奧古斯特也參加了這次為期六個星期的野外調查。他對記者說,這是一個悲劇,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那就是白鰭豚已經絕種了。在這場競爭中,人類失敗了。他為世界上的物種又少了一種而感到非常悲哀。

*國際社會關心得太晚*

白鰭豚是只生活在中國長江的淡水哺乳類動物,十多年前只剩下一百多隻,是中國和世界最瀕危物種之一。科學家說,這種動物已經有兩千五百萬年的歷史了。
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長奧古斯特批評國際社會長期忽略了這個問題。他說:長期以來國際社會不關心保護白鰭豚問題。等出了問題再關心已經為時太晚了。

*人類滅絕白鰭豚*

長期關注中國環保問題的作家戴晴也對白鰭豚的絕種表示痛心疾首:

「和人類的行為有直接的關係。這人類的行為也包括建壩還包括別的,濫捕、農藥化肥還有機帆船的使用,所有這些白鰭豚消失了。」

*和三峽建壩有關?*

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長奧古斯特說,沒有科學數據表明,白鰭豚消失和建設三峽大壩有關。但是,奧古斯特說,這並不等於說建三峽大壩和白鰭豚的消失一點關係也沒有。建設大壩後,整個長江的水平面都下降了兩米,勢必影響白鰭豚的生存環境。

關注環境問題的作家戴晴也說,建成三峽大壩雖然水還在,但整個白鰭豚生存大環境改變了:

「喝的水也變了。這是它的生活環境,水到了哪個季節,應該是怎麼流的。你把大壩一截,沙子一截。沙子裡面,還有許多有機物,還有許多白鰭豚吃的東西。整個大環境變了,它們沒有辦法。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己消失。」

*不計後果的濫捕*

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長奧古斯特認為,長江沿岸居民的濫捕濫撈,也是導致白鰭豚消失的重要原因。

作家戴晴也認為,當地漁民捕魚手段,無所不用其極:

「90年代,我到三峽庫區的時候,街上賣的魚,攤上擺的是巴掌大的魚,而且很貴。漁民把自己的網越織越密,網眼越織越小,後來,連這樣的網都網不到魚了,就開始炸魚,毒魚。」

國際保護白鰭豚基金會長奧古斯特說,希望這次能有一些白鰭豚是「漏網之魚」,沒有被科學家們監測到。他說,基金會將亡羊補牢,在長江一帶掀起一個「2007年長江淡水運動」,在長江漁民中發起教育活動,更廣泛地宣傳白鰭豚的重要性。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