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壞的衰落和崛起
二十世紀的歷史,見證了多個帝國衰落的結局,也記述了多個帝國崛起的歷程,其間的錐心刺骨、血雨腥風、家破國亡、戰爭苦難,又豈是品著咖啡、在網際網路上衝浪的後人們所能體會得了的?央視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將鏡頭聚焦於九個帝國崛起時的青春飛揚,卻甚少筆墨敘及大國衰落的夕陽垂暮,本該完整的國家興衰歷史,留在觀眾印象中的卻只有,少年時代的風華正茂。
如果盼望"讓歷史照亮未來的行程"的話,那麼,央視還應該拍攝一部《帝國衰落》電視系列片,"讓歷史清醒今日浮躁的心靈"。
過去的那個百年,帝國衰落的過程有三種主要方式:國家間戰爭導致的崩潰、國內革命和矛盾導致的崩潰、帝國實力減弱而選擇的自行衰退。奧匈帝國,奧特曼帝國、德意志第二帝國,大日本帝國、德意志第三帝國、義大利法西斯都屬於國家間戰爭潰敗導致帝國的崩潰;而大清帝國、俄羅斯帝國、蘇聯帝國則是國內革命或內部矛盾無法調和導致的衰落及崩潰;大英帝國、法蘭西帝國及其他歐洲擁有海外殖民地的丹麥、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家,則是由於二戰後國際"非殖民化"進程加上國家實力減弱以及對現代文明的認識加深,而自行走向沒落。
因資本擴張形成的帝國崛起,與領土擴張造成的大國崛起,常常奠基於戰爭的災難;而帝國衰敗或崩潰,卻也常常製造了更慘烈的戰爭和人道災難。閱讀歷史的後人,雖然可以站在現代文明的道德高地,指責所有帝國崛起或衰落所形成的苦難;但是,以比較現實的觀點來看,正是因為我們有機會面對多個不同帝國的歷史過程,才可以有機會去分析帝國之間的差異,尋找最不壞的結局。
毫無疑問,對比帝國衰落的過程,英法等歐洲國家汲取了兩次世界大戰教訓和德意日俄清帝國崩潰經驗,而選擇自行衰落的"非殖民化"政策,是一個相對和平的最不壞道路;當然,即便對比英法丹瑞西葡等歐洲國家之間不同的自行衰敗過程,也可以對比分析出最不壞的路徑選擇。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崩潰,但極端民族主義鼓動下的德國,迅速顛覆了魏瑪共和政體,啟動了第三帝國的崛起之路。希特勒領導下的國家社會主義政黨充分利用了"報仇雪恨"的德意志民族主義民意,以極權方式推動了最壞的大國崛起,而其災難結局就是幾乎整個德意志民族國破家亡、玉碎瓦全。
以20年經濟改革推動的資本主義擴張,加之中國民眾的勤勞能幹,使中國經濟崛起於世界,原本也是必然的結果,但是,這不能也不應該因此而熱血沸騰沖昏頭腦,畢竟,崛起的資本金是尚未清算的全體國民共有資本,而崛起的台階則是用被剝奪了利益分享資格民眾的軀體壘墊而成的。
當國家利益和黨派利益,不能與全民利益重合,甚至形成對立或矛盾時,"大國崛起"其實只是另一種"形象工程";而執政者,在沉浸於心潮澎湃、浮想聯翩的"崛起"美夢時,可曾意識到,國內種種危機可能擦槍走火引發革命的崩潰?
毫無疑問,藉助於資本全球化的國際自由貿易共同市場,中國經濟在未來十數年仍將保持高度崛起的勢頭,這本是海內外中國人所樂於見到的盛世景觀;可是,如果利益分享體系始終排除超過一半以上的國民時,短期"盛世"的精神食糧固然可以"畫餅充飢",而長期的排斥和歧視必然帶來國家內部的嚴重危機, 20世紀中國曾經發生"革命壓倒了啟蒙",21世紀會不會發生"革命壓倒了崛起"?
儘管資本全球化並不必然帶來民主和憲政,但是因其必然需求的人才、技術、信息和共同規則的全球化,倒是一定會透出民主憲政的一縷陽光;藉助於資本全球化而嘗試崛起的中國,再也沒有採用閉關鎖國而愚民的機會。
從九個大國崛起的歷程上看,最不壞的崛起是國家、統治集團和普通民眾共同分享了崛起成果的國家強盛。而這種分享機制,換個說法就叫民主。其實對於中國而言,只要能夠解決政治的長期穩定,社會財富、民眾智慧的自然積累,就已經能夠推動中國在世界上的崛起了,而"資本全球化"這一"西方長技"則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
九個帝國的崛起是靠五百年來不間斷的戰爭和衝突實現的,而認識到這樣崛起的危害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的血腥代價才獲得的,現代文明已經從歷史的經驗中驗證了這種崛起及其之後帝國衰落和崩潰的罪惡和恥辱,中國,又何必重蹈歷史的錯誤?
近十數年來,我們既欣喜地看到中國經濟高達8%左右的增長,又悲觀地看到了中國軍事也以高過兩位數的增強,而國民教育、醫療、社會福利卻持續遞減,一個最壞的崛起和一個最壞的崩潰,卻同時成為未來中國極有可能的結局。
沒有哪個海外華人不願意看到祖國強盛、國泰民安,可是,當崛起之路或崩潰之途醞釀或蘊含著"玉石俱焚"的內部革命和外部戰爭時,為這個民族的利益和文明的延續,我們不得不提醒一句:請尋找最不壞的衰落和崛起。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 關鍵字搜索:
-
最不
來源: 觀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j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