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中國與印度經濟差異明顯

[時事開講]
香港《南華早報》11月23日發表文章,認為中國與印度的經濟騰飛各有特點。文章摘要如下。

在圍繞中國領導人訪問印度而進行的大肆宣傳中,金融業一直在推銷最新發明的「Chindia」(中印)一詞,以期說服客戶相信中國和印度有很多共同點,可以奏出統一的投資主旋律。

作為一種理念,它或許有助於推銷股票。然而,實際上,中國和印度除了都是人口大國且經濟都正從薄弱基礎上突飛猛進之外,幾乎找不到其他共同之處。

另外,兩國的差異點遠遠多於相似點。把兩國作為一個統一的投資實體來對待明顯過於簡單化了。

毋庸置疑,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騰飛將對世界其他地方產生巨大影響,但這並不意味著兩國毫無差別甚或類似。

暫且將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幾乎是印度的4倍這個事實放在一邊,單從經濟結構方面來看,兩國就大相逕庭。

中國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和出口推動,兩者加起來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0%。

印度則相反。消費在印度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超過60%,而投資僅佔1/4左右。印度存在貿易赤字,因而淨出口根本無法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一席之地。

這種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人口結構造成的。印度人口以年輕人為主,逾60%的人口年齡在30歲以下,因此,印度人傾向於消費。

相比之下,中國人口正在老齡化。近60%的人口年齡超過30歲,因而中國人往往傾向於攢錢以備日後之需。

因此,中國資金充裕,而印度則資金短缺。由於資金較充裕,中國將大量資金投在打造世界一流的製造業和建設基礎設施上。

在國際上具有競爭力的印度製造商寥寥無幾,印度的基礎設施也十分落後。

但正如分析人士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居高不下的儲蓄率始終是一把雙刃劍。

大量廉價資本令中國企業興奮不已,它們竭盡全力搶奪市場份額,追求快速增長而不太看重盈利。專家估計,明年中國上市企業的平均股本回報率將為16.5%。

印度資金相對短缺,投資效率必然較高。這個差異對投資者而言關係重大。

看來中國和印度雖屬同一塊大陸,卻處在不同的地殼構造板塊,且運動軌跡各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