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海關12月4日宣布,它揭露了一個中國節能燈運往德國的巨大騙案,全歐盟由此一個產品帶來的關稅損失高達5000萬歐元。這個案子提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繞道而行避開關稅是個辦法嗎?哪些做法是違法的?德國之聲記者報導如下。
德國海關刑警局週一在科隆說,它通過一個「擺脫詭計的系統」發現,中國生產者大規模地逃避節能燈這種產品的歐洲德國關稅。僅德國就因此而損失了700萬歐元的關稅收入,整個歐盟的關稅收入損失高達5000萬歐元。
海關刑警局還說,通過這個途徑,有許多節能燈走上了德國市場,它們的壽命比歐洲產的節能燈要短很多。
進入21世紀來,節能燈越來越受到深受能源困擾的德國消費者的喜愛。從2001年開始,德國對來自中國等國家的節能燈徵收最高可達66%的關稅,以保護歐洲生產者。而中國的生產者自有它的對策:
一個方法是,他們在中亞和東南亞轉載他們的產品,於是這些產品成了來自這些免這類產品關稅的國家的了。
第二個方法是:有的生產者乾脆偽造、篡改原產地證書。
第三個方法是:有的中國進口商對歐盟海關報關時把集裝箱裡的產品說成是免關稅的普通燈或其它產品。
第四個方法是,有的生產者在第三國建立新的工廠,但並不是在那裡生產節能燈,而只是在那裡安裝或換包裝。
科隆的德國海關刑警局說,它受歐盟反欺騙機構OLAF的委託進行這項調查,這個調查還將繼續進行下去。到目前為止,已經展開的行政法和刑法程序,已經要求涉案人補交總額3000萬歐元的關稅。
這個案子讓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與西方國家(歐盟和美國)商戰中的一個突出矛盾變得更加醒目。今年以來,歐盟已多次發現中國產品轉口(比如東歐)以避歐盟關稅的做法,比如我們前一陣報導過的「大蒜案」
德國海關刑警局說到的那四種手段於是都冒了出來。前三種方法不用說,在哪個國家都是違法的。但第四個方法卻又可以分成若干情況。問題是:如果是到某個國家建一家工廠去進行產品的最後安裝(而不僅僅是去轉運,換包裝),目的是為了避開歐盟或美國的關稅,這是否違法,是否也是欺騙。確實是屬於這樣的情況的,或許在法律上還會有爭議。確屬這種情況的,或許也還可以通過法律手段一爭。
但無論如何,真正通過投機取巧來獲得一時之利的,絕非可取之道。
- 關鍵字搜索:
- 德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