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竹:十七大前的胡錦濤
十七大之前的胡錦濤陷入空前的困難,困難來自於內政、外交與人事三個方面。首先,胡錦濤的向左轉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讓外界覺得他沒有帶領中國走出困境的眼光與格局。事實上,勞民傷財的先進性教育反而增加了黨內的悲觀情緒,以及中國社會走投無路的心理。為此,胡錦濤悄悄向中間路線調整,強調左右都能接受的「和諧社會」理念。但問題是,胡錦濤拿不出建立和諧社會的具體措施,更沒有解決各種社會矛盾的手段,如此一來,胡錦濤的權威與地位都不穩固。
其次,胡錦濤的對朝政策完全失敗。原本希望用向左轉來協調與金正日的關係,並加大物資援助,但結果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不但重創中國的核心利益,而且讓中國在國際上蒙受恥辱。雖然胡錦濤壓制國內政策檢討的聲音,但是其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必然大打折扣。前段時間,中共對於港臺政策的靈活手段大多來自於曾慶紅,體現一種向右轉的思路,與胡錦濤形成鮮明對照。事實上,在中國逐漸崛起的特殊背景下,胡不能掌控外交主導權如同一個船長失去了舵手權利,因此帶來的困擾,非同小可。最近,胡錦濤希望開闢新的外交空間,如非洲外交等,但效果還有待觀察。
再者,十七大人事問題的核心是曾慶紅的去留。從胡錦濤的權力要求來看,曾慶紅退休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因為胡錦濤在內政與外交上的失誤,獨撐大局幾乎不可能。當然,胡錦濤可以霸王硬上弓,但將導致中共精英層的分裂,加速政權的解體。但是,曾慶紅不退休也有問題,哪怕曾慶紅留在第二線,對胡錦濤都是實質威脅,如同當年華國鋒讓鄧小平保留一個副總理的位子。華國鋒雖然靠鄧的能力穩住大局,但不可避免的結局是自己邊緣化。華國鋒為了中共的整體利益,犧牲了自己的權力利益。胡錦濤能做到這一點嗎?可以說,這是胡錦濤的天人之戰。因之,胡錦濤留下曾慶紅,自己將走向邊緣化,但不留曾慶紅,自己的政治路線不得人心,而領袖魅力又十分缺乏,這個局面顯然越來越難維持。
或許,胡錦濤的唯一希望是時間,但中國恐怕不給他這個時間了。胡錦濤指望年齡優勢的共青團系的支持,終將成泡影,如同華國鋒指望革委會的支持一樣,因為人心所向,歷史潮流,不可抗拒。
- 關鍵字搜索:
-
劉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