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菘專欄】物理不易言

古人認為「作之者之謂‘聖’」,能夠立言著述的人必須是已得證、得悟之人。一般人是沒有著述的資格的,故只是「述而不作」。寫出來的東西是一個很個人化的隨感、見聞、心得等等,沒有大篇幅,一首詩、一封信、一篇遊記,皆屬有感而發,以小見大,見微知著,讀起來意趣十足,讓人流連忘返。現代人寫東西,動輒萬言,討論的都是大問題,似乎整個世界瞭然於胸,其實都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概念堆砌起來的,這樣的東西十分有害,百無一益,讀之頭昏腦脹。

對於精神和物質方面的奧妙,人的認識能力不足以窮其根本,事物都有深層次、多層次的原因,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要說自然規律、社會規律這樣的大問題,就是一株草、一味藥,同樣也奧妙無窮,始終研究不透。比如說中藥黃芪,在長期運用中,知道可以補氣,知道就用,沒有說非得知道為什麼能補氣。現代西醫對黃芪研究,想把黃芪研究明白,化學提純、結構分析,得出黃芪可降血壓,結果幾斤甚至幾十斤黃芪提取物的降血壓作用,還不如一片西藥見效快。

明人郎瑛《七修類稿》中說:「楊梅核咬碎,必是八塊,百數中偶有一二不同。夏月蚊蟲,有同裡之處,彼無而此有;有一家之屋,左有而右無。栗子以毛臍於眉上一抹過,下火煨,決不爆。蠟燭散心時,以線緊縛於下段後,即不散也。鷺與班鳩亦堪養馴,但遇白露,必然飛去。。。。。豈聖人不欲示人哉?不可理推,深求之鑿也。」

這些問題,日常所見,可是人力無法解釋,非得解決它?只能鬧出笑話。我年少之時,總想把萬物搞明白,寫作文時討論過「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還推測新年的起源。這些東西都於身心無益,是好奇心、顯示心在作怪。古人不是讓你在這方面下工夫,沒有單純的為了求知的「知識」,總是和道德聯繫在一起知識,古人講究從「靜」開發智慧,從「仁」培養意志品質。一顆平靜、仁愛的心靈,才能與宇宙規律相通,體會到人和自然的奧秘。古代的科學藝術知識,皆與道德息息相關,像中醫、古琴、武術、書法等等,皆需道德升華之後,才能達到「入神」的境界。

現代科學是向外找的科學,藉助於各種儀器,各種理論,不通過改變人自身的心靈,講究「客觀」,可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也不過是飛出地球,發現分子以下的微粒。對於生死、精神、另外空間等問題始終不得其門而入。醫學研究到分子水平,但還是沒有解決疾病問題,反而疾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網際網路鋪遍全球,但沒有對和平有益,反而成為傳播各種色情、暴力、仇恨的利器。

中國首發
本文留言

作者白菘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