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人成習慣 家長溺愛嘗惡果

只為一點點的小摩擦,剛進幼兒園的三歲男童竟將小朋友的臉部咬傷。老師把孩子家長找來後竟發現,家長的胳膊上也有一個個咬痕。

昨天15:30左右河北區某幼兒園

「小朋友間發生摩擦的事情並不少見,而這一切居然都是家長培養的結果。」說起當時的情景,幼兒園的梁老師顯得心情沈重。她說,今年三歲的軒軒(化名)剛入園一個月。當時,軒軒和小朋友為了搶一個玩具而爭吵起來,誰知處在「下風」的軒軒竟抱住小朋友,突然用力地咬住對方的臉頰。老師發現情況急忙跑過來,好不容易才將兩人分開後才發現,被咬的小朋友的臉上已經流出鮮血。

得知兒子咬傷小朋友的消息後,軒軒的父親急忙趕到幼兒園,但接下來的一幕著實讓老師驚訝不已。當時,軒軒一頭紮進父親懷裡,搖著爸爸的胳膊說:「去買好東東。」軒軒的異常舉動立即引起了老師的注意,軒軒父親連忙解釋說,一歲時,軒軒很喜歡用牙齒咬東西,還曾經用乳牙咬過媽媽,可是母親並沒有責備兒子,反而覺得兒子已經長大了。從此以後,家人還會特意將自己的胳膊湊近孩子嘴邊,讓孩子用力咬幾下。沒想到,兩歲時,軒軒竟養成了咬人的毛病,每每遇到自己不滿意的時候,就會張嘴咬家長的胳膊。為了不讓孩子哭鬧,家長也只能妥協,甚至還會讓孩子咬一下。

軒軒的父親掀起自己的衣袖,只見他的胳膊上已是傷痕纍纍。他無奈地說,自從軒軒開始喜歡咬人後,每每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就會買一些水果或食品,親自上門給對方道歉,但家長始終沒有責罵過軒軒。因此,每當軒軒咬傷小朋友,總會拉著父親說去買「好東東」。在軒軒的意識中,似乎咬完人後只要送「好東東」就能「沒事」,而且家長也不會責備他。進而,買「好東東」竟成了軒軒咬人後必說的一句話。

對此,河北區第十幼兒園的董園長分析說,從兒童生理學角度來說,嬰兒最早接觸事物並不是用眼睛和手,而是用嘴。這就決定了兒童用嘴去咬東西來探索其它事物。面對兒童的這一生理反應,家長在最初就沒有告訴他嘴的正確用途。另外,當軒軒有意識用咬人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時,家長應該及時制止並加以正確誘導。而不能採用向被咬小朋友送禮道歉的方式,這樣無疑縱容了孩子繼續咬人的不良習慣。也可以說,造成軒軒咬人的習慣,是其家長一手培養的。

此前,她們也曾經發現過一些入園新生有打小朋友、甚至打老師的行為。這樣的兒童如果不能及時糾正其不良行為,不僅會對其他小朋友的安全構成威脅,長大後還會出現更加嚴重的暴力傾向。她們對於這樣的新生採取「正確鼓勵」和「個別關注」的教育方法,通常需要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才可以讓小朋友不再出現這樣的情況。但如果家長在此期間不配合,兒童還是會出現反覆的。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