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逃稅6000萬歐元 歐盟海關智斗中國大蒜奸商

歐洲急需「大蒜警察」,因為必須有人能夠及時攔截一股來自中國的烹飪佐料的非法入境的洪流。

名稱縮寫為OLAF的歐洲反欺詐局已將大蒜問題上升到了其所肩負的最重要的一項農業使命的高度。

這個星期,歐洲反欺詐局甚至請求有關方面去奧地利參加一個大蒜研討會,當然不是為了交換烹飪菜譜,而是去學習一些鑒別中國大蒜的訣竅。

根據規定,歐盟對來自中國的大蒜徵收近10%的關稅,按照20噸大蒜的容積來算,每進口一集裝箱大蒜須繳納2萬4千歐元的關稅。為了省下這筆費用,一些商人從事非法走私活動,將中國大蒜轉運到緬甸、塞爾維亞或者保加利亞等免繳歐盟關稅的國家,再重新裝箱,假冒當地大蒜申報出口。歐洲反欺詐局控訴說,出口許可證上的貨源產地證明其實都是假的。

更為陰險狡詐的是,新鮮的大蒜往往被說成是「巨頭」大蒜──這種大蒜天生不生蒜瓣,免繳關稅。據歐洲反欺詐局估計,中國大蒜奸商通過種種辦法至少每年逃稅6000萬歐元。

引人深思的是,作為歐盟候任成員國,保加利亞已經成為最大的非法大蒜集運地之一。腐敗的保加利亞海關人員還從中收受賄賂。

為此,總部設於布魯塞爾的歐洲反欺詐局必須越來越精明,掌握一些秘密情報工作的竅門,才能破獲中國大蒜的走私網。海關在港口截住一艘可能裝有中國大蒜的船後,必須立即取樣並送去作同位素分析,以鑑定大蒜的真正產地。

現在,海關警察嗅覺很靈,幾乎一查就中,為好幾個歐盟國家提供了起訴走私者的證據。但稽查人員也知道,即使他們贏得了這場爭奪大蒜的戰鬥,也不必擔心失業。下一個題材是中國蘑菇。歐盟對中國蘑菇設置的關稅更高,每噸約兩千歐元,蘑菇品種的分類比大蒜更為複雜。所以歐盟海關人員看來還需要學習蘑菇生長的知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