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 別忽略對孩子的傷害

父母離婚對孩子來說,是一個無法躲避,又不知如何面對的窘境,若無人關注或協助,將在孩子心中烙下陰影與壓力。這樣的事件對孩子可能的身心影響包括:

●產生負面情緒:在父母爭執的過程,如果孩子得不到完整的訊息,他可能自行捕捉或猜測,他會擔心、疑慮、害怕、緊張、恐懼、憂慮及疑惑。

他心疼與自己親近的一方,生氣、憤恨另一方。一些敏感的孩子會認為這樣的結果自己也有錯,因而自責,或不知該幫那一方。

●情緒壓抑:面對以上複雜的情緒,孩子可能學到「這些事不能說」,因為一說,媽媽就哭,還是隱藏、逃避、壓抑、否認好了,不說就不會有人受傷,或擔心自己與他人不同,說出來會被同伴嘲笑,覺得自卑。

●成為「代理父母」:家中較大的孩子往往因父母在風暴中,功能不佳,被逼得快快長大,扮演「代理父母」,分擔家事,甚至父母的情緒,成為家庭的拯救者。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怨恨自己身上的重擔,抱怨沒有自己的人生,或一直以照顧別人為職責,對照顧自己有罪惡感。

●成績退步:父母忙於處理自己的事時,可能較疏於對孩子的照顧,或將脾氣轉移發作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生活可能出現功課退步、無法專心,或不願與同儕親近等行為。更有些孩子有退化行為,例如不敢獨自睡覺、做惡夢、尿床等。

●偏差行為:青少年的孩子在父母疏於注意時,易引發不穩定的情緒,可能選擇延遲回家、蹺課、抽菸、喝酒、結交不良朋友、流連不當場所等行為來麻木自己,或是以此吸引父母的注意。也有一些充滿憤怒情緒的孩子,易將壓力、情緒變成暴力行為,發泄在同學身上。

●逃避衝突:孩子在家庭中,看到父母常常爭執與處事的模式,會形成標竿作用,認定「衝突是不好的,衝突是無法解決的」等觀念。

在成長過程中,與人相處時,容易避開衝突,變成被衝突制約的人,往往在衝突快發生時逃走,或無助的壓抑,以致欠缺冒險溝通、勇敢面對的勇氣。

家長鬚知

離婚通常是一個不得已的決定,父母可以做些努力,以減少對孩子的傷害,例如:持續給予孩子情緒支持、營造一個能與孩子討論的時空、允許適應改變是需要時間、給孩子愛的保證、維持孩子原有的生活規定與型態、鼓勵孩子參與社交活動,或支持性、成長性的團體等。

多用一點心,專心傾聽孩子的話,回答他們的疑問,主動向孩子說明過程,分享自己的心情,都可減少孩子的不安。

有研究顯示,在兒童適應父母離婚事件過程中,如能在父母協助下,找到適當的因應策略,仍具有應變危機能力,形成內在優勢資源,建立獨立自主、坦然面對單親身份的樂觀正向氣質。 

 



本文留言

作者韓青蓉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