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黨文化現象剖析:「知錯」與「認錯」

 2006-10-05 04:5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出自《左傳》,是傳統文化中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成語,後來多用作「知錯能改」。西晉時的周處,年輕時曾因為禍害鄉里而被當地百姓將其與猛虎、惡龍同視為天下三害,深惡痛絕。後來百姓們設法讓周處除去猛虎、惡龍。周處在除害過程中醒悟到自己也屬百姓們痛恨的三害之一,決心痛改前非,最後成為一個受人敬佩的人。俗語「浪子回頭金不換」,也是讚揚這種「知錯能改」的可貴。

改過始於知錯,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當然無從改過,而不能發自內心的知錯,也不可能真正的去改過,而「認錯」這個詞卻是被中共黨文化變異的一個詞彙。現在對文革多少還有些印象的人,一定對「認罪伏法」這句話記憶猶新,「罪」是「錯」的升級,認錯了,就是有罪於「黨」,有罪於「人民」,有錯而認罪,也是改過態度積極的表現。文革中這種罪錯不分、是非不明、亂扣罪錯的現象比比皆是,由此造成的冤假錯案更是層出不窮,而這也只是共產邪黨邪惡本質的一個表現而已。

「認錯」還是對人獨立精神人格的閹殺。和傳統文化中注重自我反躬內省的內涵背道而馳的是,中共邪黨要的是你從語言、行為上的放棄原則與喪失立場,從而保持所謂與「黨」的高度統一。「匹夫不可奪志」,即使是歷史上最殘暴的皇帝,也只能是殺其諍臣,成其氣節。而中共卻空前絕後的做到了:讓不順從它的人像狗一樣的死去。你不放棄你的志向,中共先是斷絕你的經濟來源和事業追求;再不放棄,就株連你的親朋好友,告訴他們承受的不幸全是因為你堅持志向而造成的,並要求他們和你劃清界限;就這樣還不屈服,中共就隔絕你和社會的所有聯繫,一天不改變,就關你一天,一生不改變,就關你一生,還美其名曰:思想改造。你要是想死,中共就會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算真的死了,也要讓你揹負著污名和罵名,你的親朋好友更是因此抬不起頭來,因為你是「自絕於黨,自絕於人民」。中國知識份子的氣節就是這樣被閹殺掉的。

而瞭解中共勞教、監獄系統的人都知道,「認罪」、「認錯」也是所有勞教所、看守所、監獄規章制度的頭一條,不管你是有罪無罪、有錯無錯,也不管你是嫌疑犯還是在刑犯,只要是進了這些地方,必須「認罪認錯」,不然就施以打擊。法律懲罰的是人的行為,並不關乎思想,而思想則多屬於道德的範疇。而這一違反法律精神及基本人性的惡法,卻從中共建政到今天一直存在,且不說中共的勞教系統根本就是一個非法(違反它自己制定的中國《憲法》)的產物,中共的司法機構從它產生那天起就在不斷的踐踏人權。

有的朋友說,文革都過去二十多年了,你說的這些事或許還有,但是和我沒什麼關係。其實,作為黨文化的一種表現,這種黨文化的影響無處不在,並且已經深深的溶入了中國百姓的日常生活。舉個例子,中國有的人發生矛盾了,兩者之間往往要分個對錯,通常是事不大,但理要說清,面子要過的去,一定得讓有過錯的一方認個錯,有時候不認錯就不罷休,甚至因此衝突而釀成大錯的也不少。而傳統文化中講求的「謙讓」、「忍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知錯」而不是「認錯」在這些過程中都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你對我不好,我對你更凶」、「你不講理,我更不能吃虧」,而圍觀的人幸災樂禍的有之,火上澆油的有之,漠不關心的有之,明哲保身的有之,勸人守善的卻少之又少了。

當然,中共社會的這些表現,是中共幾十年來從上到下,無處不在的黨文化洗腦灌輸的結果,而傳統文化教育中的修身、博學、慎思、明辨、篤行以及潛移默化的這種傳統文化氛圍在中共對民族文化的破壞中也已經消失殆盡,所以清除中共黨文化的毒害就更顯得迫切和艱難。迄今為止,不管批評、抨擊共產惡黨或中共的著作文章有了多少,但都沒有哪一篇像《九評xx黨》的問世這樣震撼人心,也給了所有中國人一個全面認清共產黨的機會,而由《九評》引發的全球退黨大潮,更是所有中國人徹底脫離共產邪靈的天賜良機。而《解體黨文化》則是徹底清除共產邪靈所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每一個中國人發自內心的多清除一分黨文化的毒害,共產邪黨就少一分做惡的能量。

歷史走到今天,每一個中國人都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知錯」而不是「認錯」,解體黨文化,回歸傳統文化,還中國人本來面目,從閱讀《九評共產黨》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