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分析:布希內賈德從政之路 發現驚人相似
以色列媒體近日分析了美國總統布希和伊朗總統內賈德的從政之路以及從政後的政策和路線,發現二者之間竟然有諸多驚人相似之處。媒體焦點貌似格格不入
據亞特新聞網報導,近日聯合國大會的演講和採訪使得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聯合國總部大樓,然而人們目光真正的焦點卻集中在兩個人身上——伊朗總統內賈德和美國總統布希。二者身上有很多共通的東西——他們的從政之路,以及他們對待宗教和國家的觀點和政策。
從政之路都以局外人獲勝
分析布希和內賈德的政壇崛起之路,人們很容易看出二者的相似之處。二者在自己國家的政治大舞台上都是局外人,而二者也正是因為局外人的身份才得以贏得登上政治大舞臺的入場券。
作為時任得克薩斯州州長,布希在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相比於其他競選者來說是處於劣勢的。批評者稱布希缺少外交經驗,對美國公眾相對不熟悉,這兩點是布希參加競選的主要阻礙。然而競選的結果則說明正是布希作為一個局外人的聲望使得那些保守的選民增加了對他的信任,相信他能夠重整被醜聞所折磨的政府的士氣,結束華盛頓政壇的僵持局面。
與布希類似,內賈德作為德黑蘭的市長參選,對伊朗大選的政壇舞臺來說也是個局外人,然而與布希驚人相似的是,內賈德也正是用這種局外人的身份為那些對當時政壇失望的選民提供了新的選擇,從而從那些圈內人中勝出。
再次競選成功抓住底層選民
2004年美國的大選結果顯示,美國選民從中心分為了兩部分,城鄉選民的政治分歧則成了關注的焦點。布希的競選運動很有效地吸引了強調「道德觀」的鄉村選民,從而贏得大選的再次勝利。
有趣的是,和布希一樣,內賈德在大選中採取了同樣的策略。通過社會保守主義的思想和提高伊朗地層社會的生活的承諾,內賈德抓住了鄉村底層選民的心,從而贏得大選。
在美國2004年和伊朗2005年的大選中,宗教在政治中的作用都明顯增強了。而布希和內賈德都成功觸動了那些對國內自由政治力量感到失望的保守宗教團體的心,獲得了他們的支持。
更為有趣的是,就連美國和伊朗兩國將自己歸為宗教保守者的民眾比例都幾乎是一樣的。根據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al Center)的估計,大約有35%的伊朗人支持宗教上保守的候選人;而根據美國1993年的蓋洛普(Gallop Poll)民意測驗,33%的美國人表示自己是宗教保守者。
仕途之路均孤立且強硬
當布希和內賈德都成功踏上政壇之路後,二者顯示出來的政壇路線也非常相似,尤其是在外交政策上。
內賈德在就任伊朗總統一年後,就開始尋求開發核技術的政策,並且並不避諱與聯合國和世界其他大國的對抗。內賈德強烈的反美和反以立場使得其他國家意識到,溫和的伊朗已經不存在了,並開始將伊朗視為對西方國家的威脅。
同樣,布希也可以被稱為孤立主義者。他利用恐怖主義實施的911恐怖襲擊,開展了侵略性的中東外交。據布希政府稱,該政策是為了重建中東的民主,從而消除對以色列和美國利益的威脅。
布希同樣也放棄了美國一貫堅持的高道德要求的立場,而採取了同樣具有侵略性,對抗性和威脅性的立場,在反恐問題上聲明「要不站在我們這邊,要不就是我們的敵人」。
成敗均在亞洲和阿拉伯
儘管在步入政壇之路以及執政的政策路線上有諸多相似,然而二者最大的相似之處也許是他們的成敗均取決於亞洲和阿拉伯。布希和內賈德都明白,世界正步入一個歷史的新紀元。不論他們的方法是如何的偏頗,他們都決定將自己國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不管會對世界其他國家造成怎樣的影響。
然而,布希和內賈德也都充分的意識到,他們的亞洲戰略和對阿拉伯世界的策略是否收效,將成為決定其政治成就的重要標誌。
專家稱,美國和伊朗的民眾也許該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領導已經變得多麼的極端,而這種民族主義和極端主義將對他們自己的安全以及整個世界將是多大的威脅。兩國的民眾也許能開始意識到,兩國的領導人也許並非水火不容,有天壤之別,相反,在很多方面他們都有著同樣的野心和目標。儘管兩國文化不同,他們卻有著共享非凡特性的領導者。基於這一點,也許兩國可以展開對話,避免難以想像的事情的發生。
- 關鍵字搜索:
-
媒體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hk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