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分析中國博客網迅速發展原因

中國博客網站發展迅速,過去四年數量增長了30倍,註冊博客空間數接近3千4百萬。觀察人士指出,在信息受到壓抑的中國,博客補足了中國信息缺乏的機制。

*如滾雪球般膨脹*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網際網路政策與資源工作委員會日前公布的《2006年中國博客調查報告》說,伴隨著中國網際網路用戶的迅猛增加,中國的博客網站數量和用戶也如滾雪球般膨脹。

截至2006年8月底,中國註冊的博客空間數已經接近3千4百萬,博客作者規模高達1千7百50萬,其中活躍博客作者為7百70萬,博客讀者達到7千5百萬,活躍讀者高達5千4百70萬。

*可望突破一千萬*

博客是英文BLOG的譯名,也可譯為部落格,本意為網路日記。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在分析博客發展趨勢時指出,2002年以來,中國博客規模每年都以2到3倍的速度快速增長,以2006年8月底活躍博客7百70萬來算,四年來增長了30多倍。

他們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活躍博客的數量可望突破1千萬。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說,博客在中國的迅猛發展,標誌著中國網際網路個人化時代的帷幕已經開啟。

*康涵真:老百姓可以暢所欲言*

康涵真教授是座落在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法學院法律、商業和技術中心主任。

她說,中國博客發展迅速,因為博客能讓普通老百姓擺脫傳統媒體的中間媒介,在不涉及政治敏感問題的前提下,暢所欲言地發表他們的看法和感受。

康涵真說:「在中國,信息並不那麼自由,即使當局審查博客,不允許某些信息出現在博客上,但是老百姓能在博客上獲取和分享不能在報紙、電視和廣播中出現的信息。博客是人們分享看法的更迅捷的媒介。」

康涵真教授說,由於中國政府不允許人們在博客上討論政治議題,但不限制人們對自我世界的披露和刨析,中國的博客非常個性化,跟傳統的中國文化相比,是個巨大的變化,而這一點,正是其它媒體所不能提供的。

*劉曉竹:補足信息缺乏*

劉曉竹博士是旅居美國的社會學家。他說,中國的博客網站、作者、讀者規模迅速增長,除了拜科技水平的日新月異以外,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具體國情催生了博客的發展。

劉曉竹說:「越是在那些相對比較壓抑,比較封閉的社會,這種自我表達的需要就越強烈。所以網際網路恰恰迎合了中國社會、中國人所缺乏的那一面。這是原因之一。」

劉曉竹博士說,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國社會信息的壓抑。

他說,博客網補足了中國信息缺乏的機制,因為在這個機制的空間裡,流通著許多官方刻意壓抑,或者避而不道的信息。這些信息通過博客空間,通過博客之間的交流,在中國社會暢通無阻。同時也說明瞭中國老百姓對現在當局對新聞、輿論、信息控制的一種反抗。

劉曉竹說:「我覺得這樣大的博客發展動力和勢頭,恰恰說明瞭中國社會實際上很有活力,特別是在信息的獲取和探討方面。但是正因為上面有一個蓋子,把所有的外面來的信息,或者所謂不適合的信息都封閉住。所以中國的老百姓,就通過博客這個渠道獲取這種信息,發展這種信息,交流這種信息。」

*博客帶給當局挑戰*

博客這種以自我為主的信息交流平臺,對於社會學家來說,它幫助草根階層贏得更多的社會話語權;對於媒體從業人員來說,它是一種充滿活力的媒體新形式,其影響力可能超過傳統媒體;對於博客作者來說,它是表達、分享和管理自己思想的工具。

然而在新聞不自由,各種媒體形式受到當局審查和控制的中國,博客數量和規模的發展,帶給當局的更多的是挑戰。

*劉曉竹:是挑戰和威脅*

社會學家劉曉竹博士說:「當局對博客這種發展,感到不安全,感到威脅。這是指導思想上的一種立場。過去幾年以來,特別是胡錦濤執政以來,中國當局採取了一系列打壓網路和信息流通的舉措,就刻意看出來,博客或者說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對中共那種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對政治的控制,是一種挑戰和威脅。」

劉曉竹博士說,面對這種挑戰和威脅,中國當局採取了兩手策略。在法治上,通過並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和法規,讓當局有法可依地進行管理。在具體監管方面,中國當局組建了龐大的網路警察,隨時隨地,無時無刻地對網路監視和審查,一旦發現他們認為不好的立即封殺,刪除博客的有關內容,或者關閉博客網站,並有針對性地屏蔽一些海外媒體。

他說,中國當局這樣做的目的是把中國的網路變成「鳥籠網路」。

*學者:中國博客發展已進入崛起期*

中國博客規模雖然增長強勁,但也存在一些潛在問題,包括博客空間浪費嚴重。

中國網際網路協會說,在大約3400萬的博客空間總量中,70%以上為一個月更新不到一次的「睡眠博客」。另外,博客服務供應商服務不理想,導致用戶滿意度低和博客流動嚴重等,都是中國博客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

不過,有學者指出,中國的博客發展已經渡過萌芽期,正在進入崛起期,中國博客的規模可望在不久的將來獲得更大的發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