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健康人群僅佔總人口15%

中國西安召開全國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科普工作研討會,有專家在會議上表示,在中國,不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健康標準的「亞健康」人群比例高達70%。符合健康標準的僅有15%。

據中國官方媒體報導,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一心在9月16號召開的全國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科普工作研討會上作的報告中說,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據此標準,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佔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這70%的人通常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美國全國衛生研究所的胡宗義先生對此表示:「心理健康是因為現在社會壓力比較大,說15%的人有心理疾病,這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因為其他社會也是一樣的,在任何一年有心理健康問題、精神上有壓力的、情緒上不太健康的人的比例在百分之十幾。在中國應該是更大一些,因為畢竟是條件差一些;來自方方面面的壓力更多一些;即便是有錢人他也有壓力,為基本生活發愁的人還是有很多,所以在中國自殺的人是全世界第一。女性自殺的人比較多,特別是在農村的婦女。」

中國心理學會的陳一心說,亞健康狀態產生的原因,是由於自身存有先天不足,有不良生活習慣、性格等,有工作和生活節奏緊張、環境污染、氣候惡劣等。體檢時常有血壓、血脂、血糖、血粘和體重偏高以及免疫功能偏低等現象。亞健康狀態也多種多樣,幾乎每種疾病都可能有與之相近的亞健康表現。胡宗義先生認為:「對大部分人來講,他的生活壓力要大一些;再一個就是環境不好;還有那裡的人事關係不想這裡這麼簡單,在中國生活關係肯定是要複雜一些,要辦個事兒也不太容易。」

陳一心在會議上還表示,希望中國的醫學界,包括醫學教育界應將工作的重點從單純的防病、治病轉到關注人的健康、關注人的亞健康上來,把70%的亞健康人群爭取到健康隊伍中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