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換個名字竟然貴了20倍

藥價一降再降,但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似乎並沒有明顯感受到降價帶來的好處。杭州一家大型平價藥房負責人在忙於採購9年來已降價的藥品時,卻發現80%的「降價藥」已經銷聲匿跡了。對於藥企來說,換劑量、包裝顯然已經熟門熟路,以阿司匹林為例司匹林為例,換個名字貴了20倍。

  降價後的藥八成找不到

  為了遏製藥價虛高現象,9年多來,中國連續19次降低藥品價格,共涉及1000多種化學藥品和300多種中成藥。但每次藥品降價風潮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患者隱隱覺得藥品價格竟然越來越高了。

  「我們採購9年來的降價藥時,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80%的降價藥已經銷聲匿跡了。」杭州某平價藥店即將開新的門店,預計藥品採購品種達8000種。採購中,他們發現低價藥很多買不到了。

  「今年8月剛剛降價的藥品中,有20%的降價藥品全部斷貨。」該藥店負責人告訴記者。而2004年降價的24種抗感染藥中,有50%已不見蹤影。如常用的抗菌素阿莫西林中,價格分別為2.2元、4.3元、1.3元規格的品種都已經不生產了,而其他的如頭孢曲松鈉250毫升6.5元等價格便宜的品種也沒有了。

  阿司匹林換個名字貴了20倍

  為何降價藥頻頻「玩」失蹤?業內人士指出,藥品降價後,利潤大幅下降,必然會導致「停貨」,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劑型不同包裝的相同藥品。一家大型藥廠有千萬個代理商,當藥品被降價後,代理商會逼著製藥企業生產檔次更高、價格更貴、利潤更大的產品;而廠家覺得產品利潤接近「底線」後,也會自動進行「藥品重生行動」。藥廠和代理商會不謀而合地「保衛自身利益」。

  對於藥企來說,換劑量、包裝顯然已經熟門熟路。如將10粒裝改為5粒裝;將注射劑改成片劑、膠囊、干混懸劑;將片劑改為膠囊等等。以原價每10片0.3元的阿司匹林為例,更名為「巴米爾」後,售價每10片6.3元,價格貴了20倍。這些藥在市場上非常緊缺、甚至無貨供應,而且這些正在消失的藥品絕大部分為醫保用藥,現有不少物美價廉藥已被昂貴五六倍甚至幾十倍的藥代替。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