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了,毛澤東依然陰魂不散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死了。轉眼三十年過去,毛的巨大陰影仍然籠罩著整個大地,在官方的祭壇上,他還是一個不容質疑的神,他的巨幅畫像還高掛在天安門城樓,日夜俯視著眾生;他的屍體還靜靜地躺在天安門廣場的水晶棺材裡,每天等待著男男女女的排隊瞻仰;他鍛造的鐵鏈仍捆縛著這個老大民族,千千萬萬的人們對他懷著複雜的情感,愛恨交加,他是個符號,他是個咒語,他是橫亙在20世紀歷史上的一道邁不過去的坎,他的影響直到21世紀都消除不了。在一切獨裁君主、幫凶、幫閑、順民心中,他是不落的太陽,他的縱橫恣肆的權謀,他的陰鷙、狡詐,他的一言一行,都為一個極端勢利的世俗社會樹立了成功的範式,膜拜他的人們,膜拜的不僅是他掌握了至高無上的絕對權力,而且是他把權力施展得淋漓盡致的那種手段,他那種大張大合把一個國家當試驗田的蓋世魄力,他那種不顧萬民死活、生靈塗炭而一往無前的冷血決斷,他把所有元勛功臣、博學鴻儒玩弄於股掌之上的衝天豪氣,在世俗的眼裡,他是一個勝利者,一個登峰造極的成功者,一個擊敗了所有強勁對手、掃平六合的新救主,一個不是皇帝、勝過皇帝的舵手、導師、太陽,一個超越了古往今來一切神仙和妖魔鬼怪的超級巨靈,他的出現令中國老百姓幾千年來膜拜的那些虛擬神靈都相形失色,大到佛祖菩薩,小至灶上供奉的小神,都要為他讓路,他的一個哈欠,一個噴嚏,都足以令山河變色、大地震動,他超越一切人間規則的約束,晝伏夜起,逆大自然運行的規律而行,他隨心所欲,想怎麼樣就怎麼想,把一個偌大的民族整得死去活來,把這個泱泱大國來回翻著烙餅,至死方休。他驕傲地宣稱,秦始皇焚書坑儒算什麼,他自稱和尚打傘,他藐視萬民蒼生,像貓玩老鼠一樣玩弄曾與他一起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同伴,沒有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制衡他,他參與制定了憲法,卻從來就沒有打算遵守,他從心底裡把自己看成萬物的主宰,他的出現確實改變了中國,歷史從此斷裂,文化從此淪亡。

正是從毛澤東開始,什麼良心、正義、德行統統都遭到了最大程度的踐踏,幾千年累積起來,一次又一次改朝換代都未能毀滅的那些做人規範終於遭到了滅頂之災,在毛澤東之前,歷代的王朝更迭都只是政權的轉移,從來沒有把維繫普通社會的基本價值連根拔起,徹底鏟除。毛是個怪胎,他身上有深入骨髓的帝王情結,他不斷地在二十四史、資治通鑒中汲取帝王術,並活學活用,發揚光大,同時他又用極端手段砸碎了悠久的傳統文化,他傲慢地蔑視一切人類的法則,他不按牌理出牌,沒有規矩,天馬行空,以常人難以想像、難以捉摸的計謀,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殘忍,將威脅他的權力的所有對手一一打倒在地,他不斷地培植對他本人的超帝王的個人崇拜,他毀滅了一個古老民族賴以長久存在的善良風俗,他用霹靂手段、高調理想摧枯拉朽般地將民間社會化成了灰燼,在他治下的中國只有國家、沒有社會,全體民眾都只能在他劃定的圈圈裡生老病死,沒有人可以獲得可靠的安全感,他想把誰變成敵人,誰就必然被全民唾棄。他大手一揮,就會有成千上萬的人遭殃。他殺人、坑人,被殺者、被坑者還要真心誠意地向他山呼萬歲,最多認為他被小人、姦佞愚弄、欺騙,而他永遠是偉大、正確的。在自殺者的口袋裡常常裝著向他表忠心的遺書。被神化的毛澤東不僅宰制了人的肉體生命,而且掌控了人的靈魂。他隨心所欲的統治真的達到了有史以來最高的境界。

毛澤東離開人間之後的三十年,在他的陰影之下,這個民族又有了多少長進?相比起毛主宰的那個完全封閉的社會,後毛澤東時代確實已經進入半封閉、半開放的社會,經濟上的開放,政治上的封閉,公有制的大廈已一點點塌陷,私有制正以各種形式捲土重來,老權貴變成了新富豪,大紅色的天空被刷成了粉紅色,當局不容許言論自由、精神自由,但容許經商自由、物質消費自由,不容許公開批評,私底下發牢騷、罵娘則可以不管了。毛時代的狂熱降溫了,冷酷性降低了,專制機器的鏈條有所鬆動,當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只是技術性手段大大提高了,統治技巧相對更複雜化了。假如毛澤東活著,三十年後的這個中國已經是他所陌生的,在他看來,恐怕是「資本主義」復辟了,「修正主義」正大行其道,他追求的宏大革命理想已淹沒在金錢、物質慾望的海洋之中,「私」字重新成為正統,只剩下國家機器硬梆梆的拳頭。面對三十年後的這個中國,他的陰影宛在,卻已不是他的時代,大概他也只能無能為力,徒呼奈何罷了。

今天的大陸依然是秋風秋雨愁煞人,毛澤東依然陰魂不散,揭開毛時代的真相,討論毛的功過是非,還是一個不能跨越的禁區。而且他很多人到現在依然真誠地懷念毛澤東,懷念毛時代的平均主義,當貧富兩極急速分化、貪污腐敗變本加厲、無孔不入,社會不平進入了一個空前的時期,人們越加容易忘記毛主張年橫式專政的冷酷無情,忘記貧窮的折磨,忘記他曾把農民牢牢釘死在土地上……這是長期以來主流宣傳的結果,讓人禁不住要感嘆愚民教育的成功。但是,從毛時代進入後毛時代,無論如何,畢竟都是歷史的進步,哪怕後毛時代,我們仍然沒有獲得做人意義上的自由,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這一點,當然這不是某個人、某個集團的恩賜。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傅國湧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