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革新紡織技術和棉花加工(組圖)

黃道婆為松江府烏泥涇(今上海舊城西南九里)人。年輕時她為了生活,曾流落到崖州(海南島最南的崖縣)一帶,在那裡學到若干先進的紡織技術和棉花加工方法。元成帝貞元年間(公元1295-1297年),黃道婆返回故鄉,將在崖州學到的技藝傳授給家鄉人民,並在長江流域流傳開來,使得這一地區棉紡織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起初,長江下游地區沒有踏車、椎弓這樣的紡織工具,全部是用手除去棉籽,效率非常低下,黃道婆就把自己學到的彈、紡、織等一套工具的製作方法和織布中使用的顏色搭配、綜線挈花等技藝悉心傳授給家鄉的農民。用她教的方法織成的被、帶、裱等的不同紋樣、圖案,如花草、棋局、鳥獸、字樣等,色彩鮮艷,和畫上去的一樣。這種方法製作的一種棉被,十分出名,被譽為「烏泥涇被」。這一切說明她對印染技術,至少對染紗技術已經相當熟練。

關於黃道婆聽傳授的紡織工具,文獻沒有詳細記載,可能是木棉攬車、木棉彈弓和木棉卷筵3種。

黃道婆的革新促進了棉紡織生產力的提高,同時也間接地推動了棉花植業的發展,松江一度成為全國的棉紡織業中心。從此以後,棉織品開始普及,成為普通人民的服裝材料。

黃道婆對元代紡織業的大力展、棉紡織業技術的革新和普及功不可沒。可以說,黃道婆為中國棉紡織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她的功績將被人們世代傳頌,永遠銘記。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