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從不會拿筷子談起
最近在內地訪問,經常參加一些聚會,其中也有機會跟一些20多歲的年輕人在一起吃飯。經過多次觀察,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年輕人不太會使用筷子,常常是用3個手指團在一起舉筷,而這種幼稚的舉筷子的方式,要揀一個圓滑的魚圓,還是有點困難的。有一次我在同濟大學跟我的一位美國同事一起吃飯,我發現這位從來沒有來過中國的老外執筷子的方式比在座的那些年輕人還更老到正確。於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問這些年輕人是不是獨生子女,幾乎百發百中地回答是的。當然這不算什麼,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於是我再問他們,你們的父母是不是從小就讓你們使用調羹,然後從來不糾正你們的執筷方式,回答也是肯定的。
以幼稚的方式拒絕長大
本來,使用筷子只是一件小事,用不了大驚小怪,這隻說明這些孩子的父母不願意改變他們的兒童習慣包括使用筷子。但是中國人吃飯用筷子是一個基本的生活技能,其它還有諸如料理個人的生活、衛生習慣、獨立能力等等。如果從小不去培養糾正小孩的基本生活技能,那麼,將來到了社會上孩子們仍會以幼稚的拒絕長大的方式生活。當然使用筷子並不是必然的生存技能。但是推而廣之,今天的年輕人在生活、生存的技能方面是不是有點退化?由於家長們包辦了一切,使得現今的年輕人不需要擔心自己的未來,在選擇學校、業餘愛好、與什麼樣的同學交往、中午到學校或單位中帶午餐、該同什麼樣的人交男女朋友等等,似乎都有一隻無形的手在為之安排。
即使在日常生活的語言中,這些年輕人也是在使用一種新式的奶聲奶氣的說話腔調。內地的人大概已經習慣了這種說話方式,見怪不怪。不過我去國已久,而且作為一個語言教授,對於這種表達方式比較敏感。因為這是與我們這一代人不一樣的語言表達。聽上去有點兒童腔。我總覺得這也跟家長們永遠將孩子作為寵愛的對象有關。我把這種表達方式稱之為獨生子女語言。其特徵就是用詞用語都停留在一種童稚的表達方式上。不信請細觀細聽80年代後的青年人說話,都會有這種感覺的。
當然,我可以理解這些年輕人父母輩的經歷。這代人的父母確實沒有趕上好的時光,建國之後剛剛出生,就經歷了各種政治運動和所謂的自然災害,動盪的日子和艱困的日子不斷。生長發育的時候缺少食物,讀書的時候停課鬧革命,工作的時候上山下鄉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婚齡生子的時候沒有房子沒有錢。這一代人是在中國最困難的時期度過的。而今天的生活已經比過去不知道要好多少,於是家長們就產生了一種補償心理,轉化到自己的子女身上,希望孩子們有一個更好的童年、少年、青年時代。如今個個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都是掌上明珠,家長們唯恐虧待了他們。這是人口最多的一群人,他們的獨生子女也成為最龐大的一群,全社會的工作學習競爭壓力和互相攀比心理,使得這一代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是以包攬包干為主,讓孩子獨立為輔。
跌倒後讓他自己爬起
在中美孩子教育上,人們最喜歡舉的例子是如何從小就讓孩子自己走路,在美國,很少看到抱著小孩的家長,小孩在嬰兒時期就讓他自己嘗試坐、爬,到了該走路的時候,就讓小孩嘗試邁出步子,跌倒之後,讓他自己爬起再走,而中國家長喜歡將小孩抱在懷裡,摟在懷裡。有專家做過研究,中美兒童學走路的年齡段,中國孩子普遍要延遲6個月到9個月。
聯想到每年的高考,已是家長們的重大節日。據統計,很多家長都在自己單位中請假陪孩子高考,為了使孩子能夠安心複習功課,甚至有的家長還包租賓館,住在裡面複習應考。社會上對於孩子一年一度的高考也如臨大敵,規定高考區域附近不准汽車高鳴喇叭,有的地方甚至還劃出不准汽車通行的臨時管理措施。社會的過度渲染,家長的擔心,輿論鋪天蓋地圍繞著高考轉,所有這一切的社會環境都給了孩子一種心理暗示,自己是在家長的懷抱中成長的,而自己不用操心。
除了高考,現在要進入比較理想的初中高中,家長都要比孩子緊張,託人、送禮、求情,十八般武器都使出來。我的一位在教育局工作的朋友說,每年到了這個時候,他的兜裡總有一批字條,都是孩子分數有問題要託人走走關係的名單。可見孩子考試入學已不是孩子的事情,而是家長的重要工作。據說到了畢業生分配的時候,更是家長心急如焚的時刻。
大學培養自主和組織才幹
孩子們就在家長的庇護和託管之下,從幼兒園到小學,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以至於畢業。甚至到了工作單位,有的時候加班加時超過了下班時間,也會有家長的電話不時來催問。現代的孩子就在這種包干的家長保護下,樂得自己省心,不要自己去操勞,就像拿筷子一樣永遠處於長不大的過程,永遠說一口奶聲奶氣的童稚語言。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的孩子接到了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這個孩子正是來自中國的80年代後年齡段的年輕人,在初中時跟著家長來到美國,由於他的父母根本不懂英文,只得在餐館中和搬家公司中工作,非常忙碌。無法顧及孩子的學習教育,甚至他們自己的生活中碰到語言問題也需要孩子來幫助解決,例如水電煤氣單以及信用卡報告等等。於是這個孩子只得靠自己的努力,讀完高中、讀完社區學院,畢業後準備到修車廠工作或是進個一般大學。想不到哈佛大學每年要預留一批名額給予在社區學院中學習優秀、有自主能力和組織才幹的學生,經過重重篩選和考察,他被錄取了。到現在他的父母還無法相信這個現實,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投注精力和時間在孩子身上啊!這就是美國的教育,也是哈佛的錄取方式。
- 關鍵字搜索:
-
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