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五千新生報到兩萬家長陪同(圖)

「親友團」來了!這兩天,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率先迎來了學生開學報到的高潮。5500多名新生報到,卻有約2萬名家長陪同。為此,學校調集了大量的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提供了數千個床位,通宵開放餐廳、劇場,宿管中心通宵值班,同時聯繫校外的賓館在校園內設點登記,校園裡進進出出的接送大巴,坐滿了家長……

 新生報到處門外坐滿了家長



龐大的陪送隊伍,讓高校接待能力面臨巨大的考驗。

現象 學校調動全部資源安排家長住宿

「30元一晚的房間還有麼?」「哪裡還有住宿的地方?」這幾天,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的丹陽生活服務中心內一片繁忙。前來詢問是否有空房間的家長絡繹不絕。每年新生入學時學校都會出現大批「親友團」,但今年更是盛況空前。浙江大學今年入學的新生是 5500多人,但隨行的「親友團」卻有近2萬人。丹陽生活服務中心門口貼起了告示:學校接待能力實在有限,請家長見諒。

據中心工作人員昨天對記者說,該中心已經連續兩天通宵接待新生家長1000多人次,訂房情況空前火爆。昨天早上9點50分左右,就只剩餘少量30元/天的4人間。「估計不到中午就會全部訂完。」工作人員預計。

該校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陳安莉說,原先學校依據不同層次的家長需求,安排了不同的宿舍,經濟困難的家長可與同性子女在寢室擠住,另有30元/天的四人間、40元/天的空調四人間、 130元/天的標準間可供住宿。儘管這樣,大批新生家長仍然找不到住宿的地方。為瞭解決問題,學校已經將未報到的研究生宿舍中的1500個床位提供出來。餐廳、劇場及場內空調均通宵開放。學校還聯繫了多家校外賓館。

在該校區設登記點的一些校外賓館因此而生意興隆:「我們特地包了輛大客車來接送家長,大概住了200人,快住滿了……」

食堂加入「親友團」大備戰

人數眾多的「親友團」的到來,考驗的不僅是高校的住宿,連食堂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位於浙大紫金港的「亞洲最大的學生食堂」這兩天就過得不輕鬆。「都燒了100鍋飯了,居然還不夠,平時只要70來鍋就行了。」食堂休閑區的負責人老王指著一個能供應50人飯量的超級大鍋感嘆。

據粗略統計,昨天,光休閑區一處的午餐用餐人次已超過6000人次,比往常高出40%,食堂購置的蔬菜量多了250公斤,午餐的結束時間由原來的1點延長到 1點半。老王預計全天的營業額將近5.5萬元,高出預期近2萬元。雖然營業額可觀,但巨大的人流讓工作人員有些吃不消。

那麼以本地生源為主的省內院校情況如何呢?

記者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瞭解到,由於該院今年3000多名新生中大部分都是本地學生,「親友團」一般都能當天來回,但獨立學院的家庭一般經濟條件較優越,因而各種各樣的私家接送車在開學時總讓校園「車滿為患」。該校老師表示,今年預計會有 1000多輛私家接送車出現在報到當天,「能停車的地方都提供給學生家長停車。」但老師同時也表示,其實學校不主張家長們大張旗鼓地送孩子上大學、替孩子辦理入學手續。

要在新生中尋找獨自上學的,一年比一年難。浙江大學在今年學生報到的時候,特意在報到入口設了「卡」,讓家長在場外休息,學生必須自己進場完成報到手續,這才擋住了熱情的「親友團」。

心聲 這畢竟是孩子第一次出遠門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送孩子去大學報到不亞於一次家庭盛典。

來自哈爾濱的劉先生及其妻子是專程送兒子來浙大報到的,「學校安排很週到,本來家長要到市區去找住宿,現在學校就能解決,不錯!」當問到為何兩夫妻都要千里迢迢「送子報到」時,劉先生說:「這畢竟是我們家孩子第一次出遠門啊。」

「上大學第一次報到還是要送的,行李多,我們女兒有兩個大箱子,要用4年呢!」來自南京的張先生說。

記者發現,即便是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家長也咬咬牙,借了路費一路陪著孩子到大學。

新生小李來自農村,是安徽宿州某縣的理科狀元。報到那天,她在爺爺和父親的陪同下來到學校。「孩子的路費、學費,都是借的,親戚朋友東拼西湊,不容易。」爺爺說,「我們村就出了她一個(大學生),我們光榮、我們為她高興啊!」

有人戲稱,如今沒有「親友團」相隨的,或許只有家力實在不濟的學生了。

觀點 教師:為何開學熱鬧畢業冷清

「每年大學新生報到,‘親友團’如影隨形,校園好不熱鬧,可到了大學生畢業典禮,我們的家長,又有多少來參加孩子的畢業典禮?」一名未透露姓名的高校教師說,「我們的家長,是否過於關注孩子‘進’大學,而忽視孩子‘出’大學了?」

這名教師表示,在外國的高校,「親友團」現象正好與中國高校相反,「每當高校舉行畢業典禮時,整條街都會張燈結綵,畢業典禮上家長座無虛席,學生們以家長出席自己的畢業典禮為榮,商家都趁著這個時刻迎來他們的旺季。」

「而在中國,‘考上大學’的意義遠大於‘大學畢業’,從孩子生下來那一刻,考大學便成為孩子、家長為之奮鬥的一個重大目標,‘親友團’陪同孩子報到,這不僅是因為他們過分關愛孩子,更因為家人的快樂也終於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期望終於得到一個支點,所以陪孩子報到,累一點,苦一點,家長都不在乎。」這名老師表示,但是很多家長都沒考慮孩子入校後會遇到的問題,諸如是否適應生活、角色、學習習慣、人生觀的轉變等等。

專家:家長大可放手讓孩子自立

浙江省家教協會副會長朱棣雲認為,新生入學時的「親友團」日益龐大,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從情感方面看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如今幾乎每個孩子都是獨生子女,被全家視若珍寶。孩子長到十八九歲,基本上是在家人的呵護下成長的,上大學要離開家,一個人生活,家長一路送去學校是可以理解的。其次,考上大學在一些家長看來也是整個家庭值得慶賀的事,歡慶、送別自然就難免了。學校為家長提供便利,也是細緻週到的考慮。

「但家長管得太多,想得太多了。」朱棣雲說,許多家長從小就「包辦」孩子的一切,從吃飯到穿衣,事無鉅細,家長們都希望「為孩子排除萬難」,讓孩子專心學習,長此以往,孩子在家長的羽翼下,連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也失去了。從孩子的成長角度來看,這不利於大學生的獨立能力的培養。

朱棣雲建議,家長們要從平衡情感與理智的角度來做,要考慮到大學的接待承受力,可以由一兩位家長去送;孩子入學要辦的手續,家長不要「越權包辦」,培養孩子獨立能力。

浙江教育學院教管學院副院長高亞兵教授,從青少年心理研究方面發表了看法。

高亞兵認為,十八九歲的大學新生,正處於青年初期,從其自身心理髮展角度,要注重其獨立能力的培養。許多家長從小對孩子呵護過度,造成一些大學生對家長依賴過度,生活自理能力弱,人際交往能力比較差,所以出現了許多大學生無法適應大學生活的事情。她認為,家長應該給孩子機會,給其獨立發展的空間。在高校任教的她解釋說,每年新生入學,學校都會做好各種準備,接新生,並讓師兄師姐們從各方面來指點幫助,家長大可放心讓孩子一個人來上學,報到、註冊、住宿自己都能辦好。

從大學新生本人來說,可能並不希望家長去送,更渴望獨立。大學新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最容易跟父母發生衝突,在心理學上稱為「親子衝突」。有的新生覺得「讓家長去送,很沒面子」,甚至對家長說「你們這麼多人來送,同學們還以為我不自立呢,讓同學們怎麼看我?」尊重孩子感受,讓新生做好自己的事,自己上大學,不僅讓新生們體會到「成人感」,與家長的關係也更和諧。「孩子要從小樹立自立的意識,進了大學,走向社會才能好好適應。」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