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讀之點有諧趣

董其昌(一五五五年∼一六三六年)字玄宰,號思白,江蘇華亭人,是明朝後期的大書畫家,「松江畫派」的創始人。

他以畫山水為主,偶爾也畫花鳥,他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代,做過戶部尚書,除了宋徽宗皇帝趙佶外,他是中國繪畫史上官階最高的一位畫家,在當時,他的知名度是可說是「家喻戶曉」。但到了清朝中期以後,董其昌之名,隨時間逐漸被人淡忘。

相傳,董其昌畫過一幅花鳥畫,以「一炷香式」題了款,共十七個字:「嫩綠池塘藏睡鴨淡黃楊柳待棲鴉董其昌。」

經過一百六十多年,到清朝嘉慶時代,此畫落入一位鄉紳手中,這位不知董其昌其人,也不解題款之句讀,於是去請教同村之秀才。

這位秀才的知識與鄉紳差不多,對此畫之題款,經過琢磨,終於對鄉紳說,所題的是一首四言詩,不過多寫了一個「藏」字。

秀才當即念道:「嫩綠池塘,睡鴨淡黃,楊柳待棲,鴉董其昌。」鄉紳聽了,覺得很牽強,於是又去縣城請教一位舉人。

這位舉人與秀才一樣,經翻覆推敲,說,這不是四言詩,而是五言詩,但也非通常所見的五言詩,而是「頂針體」五言詩,即上句的末一字為下句的第一個字。

舉人隨即念道:「嫩綠池塘藏,藏睡鴨淡黃,黃楊柳待棲,棲鴉董其昌。」

鄉紳聽了,還是心存狐疑,又到省城去向一位進士請教。

這位進士,可比舉人高明,他只把題款看了一遍,即不加思索地對鄉紳說,這是明擺著的「十七言詩」,隨即念道:「嫩綠池塘藏,睡鴨淡黃楊,柳待棲鴉董,其昌。」鄉紳聽了,仍是一頭霧水。

董其昌是否真的畫過這樣一幅題有以上十七個字的作品,毋須查考,但可肯定的這是一則開涮那些無知的鄉紳和士人的笑話,同時也是對清朝只提倡以八股取士制度的嘲諷。

然而在另一方面,用句讀之點來編織笑話,確也反映了中國文化的深邃和特有的諧趣性。
本文留言

作者朱宏甫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