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罕見 岷江汛期斷流

溪河斷流、土地龜裂、飲水困難……自6月下旬以來,四川遭受了六十年一遇的罕見伏旱。維繫成都平原生命的河流———岷江水流量已減少50%,出現了數段長達十多公里的乾涸無水河道,專家稱8月斷流實在罕見。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在汶川縣綿池鄉一帶,岷江夕日「大江東去」的恢弘氣勢絲毫不見,這裡的河床雖未乾涸,但已赫然見底,大部分裸露在外,溝壑突兀,上百米寬的河道裡只有低窪處還有涓涓細流。

65歲的劉佛成老人佇立岷江河灘說:「在岷江邊上生活了65年,我從沒見過岷江斷流,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岷江旱成這樣啊。」他沒想到,曾經奔騰不息的岷江,今年竟然用水泵都抽不上水來了!

大批進入阿壩旅遊的遊客望著大段大段斷水的河流,揪心地說:「岷江是成都的生命河,它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滿目瘡痍,怎不讓人痛心疾首!」

據水文資料分析,岷江一般以6月至9月為豐水期,8月斷流實在罕見。

四川省水利廳公布的「四川省主要江河7月水情實況」資料顯示,省內岷江、沱江、嘉陵江上游的主要江河控制站月最大流量都小於多年同期平均值,而岷江水流量偏小50%左右!

近幾年來,岷江數處河段頻繁「脫水」,水利專家預測:「如不及早採取措施,岷江下游可能變成季節性河流!」

岷江在成都段的最大支流金馬河也已出現冬天斷流、夏天洪澇的情況,每年斷流時間超過200天。

岷江支流雜谷腦河河道如今已變窄,有些河段最寬處也就七八米寬,有些河段十多公里見不到河水,即使有一點水也是細如游絲。

據水利專家介紹,因為缺少水源的涵養和電站施工的影響,岷江兩岸環境顯得格外脆弱,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頻頻發生。

岷江斷流不僅直接影響到依靠岷江供水的城鄉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用水,而且使水環境容量減小,加重了岷江水污染和水環境的惡化,更加重了流域濕地生態系統退化,生物多樣性減少。

另據專家介紹,改變岷江上游徑流天然屬性,給岷江水生動植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近40種魚類已遭滅頂之災,其中的珍稀魚類已經基本消失。

按照生物學家鄧其祥教授的調查,岷江上游的魚類已經從上世紀50年代的40種下降到如今的16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虎嘉魚已經在汶川河段消失10多年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